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光学 > 光现象 > 平面镜成像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22003238
如图所示,小明在水平桌面上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他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移动棋子B,直至与A的像重合。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该实验应在___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选择与A完全相同的棋子B,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_____关系。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比较___________
(2)改变自己的位置,观察棋子A的像。当他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当他向右移动时,像的位置相对于玻璃板将_____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变”);
(3)移走棋子B,将一张白纸竖直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像。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刚同学用两个大小相同的“F”字样物体a和b、白纸、刻度尺、薄玻璃板(带支架)进行如下探究:

   

(1)将白纸对折后平铺于水平桌面,折痕为直线MN,将玻璃板立于纸面,且底边与MN重合。物体a置于玻璃板前方,如图甲所示,在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时,选用图乙中的______(填“①”或“②”)作为物体b置于玻璃板后,无论怎样移动b的位置,a、b始终不能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调整后,移动物体b,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
(2)在探究物像位置关系时,将物体a旋转一个角度放置,再次调整物体b使其与a的像重合,记录下此时两物体的位置分别是 ABCA′、B′、C′,如图丙所示。测量并比较ABC三点以及对应点到MN的距离,发现一一对应相等。由此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像和物______,实验过程中“将物体a旋转一个角度放置”的步骤,目的是为了______;接着小刚仅将玻璃板沿MN水平向右平移,物体a在镜中的像______(填“仍在原处”、“向右平移”或“消失”)。
2023-07-29更新 | 134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如图,小美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

(1)小美做实验时,看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它们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影响可选用______(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应选择大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两只蜡烛AB
(2)将蜡烛A点燃,竖立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将蜡烛B(不点燃)竖立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
(3)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 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会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5)将一个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2020-12-06更新 | 339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1)实验中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_
(2)实验中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像与物_______
(3)实验时,如果将竖直的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则蜡烛A的像相对于桌面_______(填“向左移动”“不移动”或“向右移动”)。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为了节省空间,检查视力,通常可以按如图所示的方式进行,若被检测者与镜中的视力表相距,此时视力表应放在被检测者身后_______m处。
2024-01-25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