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光学 > 光现象 > 平面镜成像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2208213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关系,小明先点燃并固定蜡烛A的位置,然后移动蜡烛B,当蜡烛B好像也被______时,此时蜡烛B的位置就是蜡烛A像的位置;
(2)如果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在玻璃板前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3)通过实验小明认识到汽车前面挡风玻璃倾斜安装的原因,因为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倾斜安装后车内景物的像就会成在车辆前面的______(选填:“斜下方”、“正前方”或“斜上方”),不干扰驾驶员的视线;
(4)做实验的时候,小明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里看到对面竖直墙上挂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当时的实际时间是______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__(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
(3)在蜡烛B处放一光屏,在蜡烛B一侧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找不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4)解决上述问题后小组同学探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图乙是他们三次实验记录的像和物的位置,做三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选填“A”或“B”)。
A.为了减小误差;B.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2024-06-14更新 | 32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小明将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白纸中央。如图甲所示。

序号

1

2

3

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

5.0

6.5

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

5.0

6.5


(1)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小明应该在玻璃板 _____(选填“前”或“后”)进行观察,小明观察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现象说明 _____
(2)小明在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并分别测量出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表格中。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
(3)小明在实验中,把光屏放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上,小明在任何角度观察光屏,在光屏上都没有蜡烛的像,这一实验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_像;
(4)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实验室墙上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是白天,小明做完实验的实际时间是 _____。(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XC:YZ)
2023-05-23更新 | 23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小明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他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为了能看到更清晰的像,应选择在较______(选填“明亮”或“暗”)的环境中做实验;
(2)如图乙,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拿大小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找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三次实验后,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沿原玻璃板位置对折白纸,像与物对应点重合,说明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3)如图丙,小明试乘南通地铁一号线,透过玻璃屏蔽门他看到了自己的______像,同时又看到了远端的广告牌,小明想测出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他在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他的像与广告牌______,他则测出______距离就等于d,小明远离屏蔽门时,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3-04-06更新 | 1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