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光学 > 光现象 > 平面镜成像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8 题号:8953860
小明用茶色玻璃板和两个相同的棋子等做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的实验.

(1)将玻璃板_____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沿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画线.
(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将棋子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_____重合.
(3)在白纸上沿棋子的边缘画圆,测量的右端到的距离;测量的左端到的距离如图所示,其值=_____.
(4)改变的位置,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表中有一个数据异常,该数据是_____,,它最有可能测量的是_____的距离.
次数12345
4.305.707.108.809.90
5.406.508.509.60

(5)修正(4)中异常数据后,比较,发现总是小于,为准确获得实验结论,请你对小明实验中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答:_____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选用薄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B进行实验.在探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时,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蜡烛B始终不能和蜡烛A的像重合:
(1)你认为蜡烛B不能和蜡烛A的像重合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解决上述问题后,小明继续实验,得出数据如下表

根据数据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3-19更新 | 145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五代时期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___________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___________,证实了“影与形无异”;
(3)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直线将物和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发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蜡烛A的像,是它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而形成的___________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蜡烛A____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通过玻璃板成像;
(5)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点燃蜡烛的像好像总是“悬浮”在纸面上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玻璃板太厚
B.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离点燃蜡烛一侧
C.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向点燃蜡烛一侧
2023-01-08更新 | 109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如图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环境中进行(“较黑暗”、“较明亮”).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
(3)刻度尺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
(4)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_____关系.
(5)在实验中小红多次移动蜡烛B的位置,分别测量、记录物距与像距,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019-04-02更新 | 1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