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中英文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江苏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23-03-28 80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实验、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1. 下列选项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植物光合作用B.钻木取火C.汽油挥发D.叶脉书签的制作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真题
解题方法
2. 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使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比赛时,滑雪运动员使用的滑雪板可由玻璃钢制作。玻璃钢属于
A.天然材料B.有机高分子材料C.复合材料D.无机非金属材料
2022-09-25更新 | 1121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真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解题方法
3. 将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减少的是
A.溶质质量分数B.溶剂质量C.溶液质量D.溶质质量
2023-01-24更新 | 546次组卷 | 9卷引用: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科粤版)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真题
解题方法
4. 在探究“铜绿”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添加“铜绿”B.倾倒盐酸
C.点燃酒精灯D.洗涤试管
2022-10-01更新 | 838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真题
解题方法
5. 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质量之比是1:8
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D.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
2022-07-26更新 | 2713次组卷 | 42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真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真题
解题方法
6. 甲醇燃料电池的反应为2CH3OH+3O2+4NaOH═2Na2CO3+6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
B.NaOH可用食盐为原料获得
C.Na2CO3为侯氏制碱法中的碱
D.相比燃烧发电,该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高
2022-09-08更新 | 556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化学真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真题
7.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D.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8.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B.小苏打能与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铜具有导热性——常用作电线D.白醋显酸性——家庭中可用于除水垢
2022-07-19更新 | 28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真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真题
9.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将生石灰与水反应,可得到建筑用的熟石灰
B.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症
C.古籍记载“曾青(天然硫酸铜)得铁则化为铜”的有关反应
D.碳酸氢铵是一种常用化肥,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10. 走近千年文物,人们发现青铜器在含有Cl-的环境中易生成CuCl,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锈蚀,锈层物质成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铜绿中含有Cu、H、O、C四种元素
B.CuCl与O2、H2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u2(OH)3Cl
C.青铜器在锈蚀的过程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为了有效保护锈蚀的青铜器,可用蒸馏水代替自来水反复多次漂洗锈蚀的青铜器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11. 如图是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从物质构成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从定量角度看: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生成的一氧化碳质量比为1:2
C.从反应实质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2022-12-31更新 | 508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化学真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真题
解题方法
12.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一定是气体物质
B.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t1℃时,将8克乙物质放入25克水中,充分溶解可获得33克乙溶液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甲<乙
2023-01-11更新 | 618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七章 溶液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科粤版)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真题
解题方法
13. 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H2SO4、K2CO3、KClB.HCl、KNO3、Na2SO4
C.NaOH、FeCl3、NaClD.HNO3、NH3•H2O、Na2SO4

二、多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4.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物质目的主要实验操作
A羊毛和棉线鉴别取样,灼烧,闻气味
B氢气中混有二氧化碳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
C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除杂先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通入浓硫酸
D氯化钙、氯化钠混合溶液分离通入CO2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A.AB.BC.CD.D
15. 2022年4月16日,3名航天员在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后返回地球。为了保障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命和健康,科学家们精心研制出最新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部分循环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的甲烷作为助燃剂,可用于轨道维持系统或姿态控制系统
B.X的化学式为CO2
C.图中所示的物质转化中可实现氧气的再生
D.图中所示的物质转化中,电解的水与生成的水质量相等

三、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6. 生活处处有化学。
(1)2022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首次采用液氢作燃料。
①关于氢气液化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氢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氢分子的数目变少
②利用液氢做燃料,与其它传统燃料相比,它的一点优点为_______
(2)我国古代曾用两种方法炼铜:一是“湿法炼铜”,记载于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二是“火法炼铜”,用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从环保角度分析,“火法炼铜”容易引起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3)家用铁锅很容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铁生锈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有关。红枣高铁麦片中含铁粉,食用后铁粉与胃酸(含盐酸)反应,为人体补充铁元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清理金属废品时,发现金属铝制品制作的易拉罐“不生锈”,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铝制易拉罐“不生锈”的原因:_______
(4)我国是世界上首个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是CH4被H2O分子形成的笼包裹,在海底低温和高压作用下形成的结晶物质。
①可燃冰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
②可燃冰有多种结构,某H型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9H2O,分析其结构发现:平均34个H2O分子构成6个笼,每个笼只容纳一个CH4或H2O分子。这6个笼内容纳的CH4与H2O分子个数比是______(填最小整数比)。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0.65)
17. 我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液态阳光”甲醇技术,将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一个重要路径。
(1)技术路径:第一步采用光伏发电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第二步就是电解水制氢气;第三步在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写出第三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技术价值:该技术最终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实现“人工光合作用”。

(3)技术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模拟上述技术路线,开展一次项目化学习,他们在实验室里先配制溶液,再利用上述仪器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
①溶液配制:实验中所用的稀盐酸、稀硫酸可由37%的浓盐酸、98%的浓硫酸来配制,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或“不变”或“偏小”);稀释浓硫酸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
②CO2的实验室制法:仪器用品盒中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甲反应过程中,若关闭M,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从“仪器用品盒”中选择______(填序号)和efgh组合的装置与装置甲在操作上有相同的优点。
③O2的实验室制法:选择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装置乙收集O2,气体应从导管______(填“A”或“B”)端通入。
18. 小王同学取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废液过滤,得到滤液A。向滤液A中加入B(相对分子质量为106)后,滤液中先产生气体C,后生成沉淀D。工业上常用B和E制F,F俗称烧碱,E、F物质类别相同。E和G混合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用途______,B的俗名为______,G溶液的颜色为______
(2)滤液A的溶质成分______产生气体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B和E制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 (填基本反应类型)。
(3)硫酸铵是一种化肥,使用时若与F物质混合加热会降低肥效,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9.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了酸、碱、盐的部分性质。

【实验一】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利用上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后将注射器内的液体逐滴注入烧瓶内。
(1)实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上图图2所示,c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对应图2中______点温度最高。
(3)能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①溶液的颜色______
②溶液的pH由大于7变成小于等于7。
【实验二】探究NaOH和CO2的反应。
(4)从压强变化的角度探究。
①利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原因是烧瓶内压强变______(填“大”或“小”)了。
②利用图4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盛有等体积CO2的玻璃容器中。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5)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利用图5装置进行实验,a点时推入NaOH溶液,b点时推入稀盐酸。

①ab段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bc段压强不变,b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
③bd段由于添加了稀盐酸,出现______现象,可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6)氯碱工业生产的烧碱样品中常含有Na2CO3等杂质。检验烧碱样品中是否含有Na2CO3,可选择的
试剂是______(填字母);
a.稀盐酸b.澄清石灰水c.酚酞d.氯化钙溶液
(7)为了测定烧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20g烧碱样品,加足量的水溶解,再中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得到0.197g碳酸钡固体(已知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该烧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实验、物质构成的奥秘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3
多选题
2
填空与简答
3
综合应用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物质的化学变化
2
身边的化学物质
3
化学与社会发展
4
化学实验
5
物质构成的奥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  酸碱的腐蚀性及安全使用单选题
20.85常见物品质材的辨别单选题
30.65 溶质质量分数概念  浓酸敞口放置的变化和现象单选题
40.94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仪器的洗涤  固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单选题
50.85氧气的检验及验满  水的组成实验  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氢气的检验和验纯单选题
60.65氧化物的定义  盐类参与的反应  侯氏制碱法单选题
70.85硫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铵根离子的验证  化学变化现象的观察及描述单选题
80.85氧气助燃性及实验  金属的物理通性与用途  酸的通性  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钙单选题
90.65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单选题
100.85化合反应  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金属的防锈措施单选题
110.85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比  微粒图像的分析及应用单选题
120.65结晶分离混合物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的相关计算单选题
130.65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与应用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溶液中物质是否共存相关判断单选题
二、多选题
140.65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  碱的通性  盐类参与的反应  羊毛、合成纤维、棉的鉴别
150.65化学式书写及读法  电解水原理  甲烷
三、填空与简答
160.65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金属与氧气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填空题
170.65启普发生器原理及使用  浓溶液稀释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  浓硫酸的稀释  万用瓶的使用填空题
180.65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常见酸、碱的俗称及化学式  几种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盐类参与的反应推断题
四、综合应用题
190.65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判断  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