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武汉市七一华源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11月月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湖北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23-12-11 15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实验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1. 武汉盘龙城遗址出土的大圆鼎通高85厘米,是目前我国所见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青铜圆鼎。下列青铜器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粉碎矿石B.木炭炼铜C.铜器成型D.雕刻花纹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名校
2. 第19届亚运会将在我国杭州举办,“绿色环保,循环再利用”将成为本次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增强比赛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B.提倡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发展清洁能源,使用太阳能灯照明D.积极回收利用,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2023-02-25更新 | 238次组卷 | 27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3.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氮原子:2N2B.Al3+的结构示意图为
C.氧化铝的化学式:Al2O3D.一个钙离子:Ca+2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4. 某同学在研究二氧化碳制取时,进行了如下操作,下列相关装置及操作正确的
A.二氧化碳的制取B.二氧化碳的收集
C.二氧化碳的收集D.二氧化碳的验满
2023-12-1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七一华源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11月月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5. “二氧化碳转化”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在纳米纤维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有机燃料甲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乙、丙、丁都属于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3:1
C.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1:16
D.丙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6. 用所给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就能顺利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选项相应实验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集气瓶、单孔橡皮塞、水槽、铁架台、导管、橡皮管
B分离河水中的泥沙铁架台、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C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锥形瓶、分液漏斗、集气瓶、玻璃片、导管、橡皮管
D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集气瓶、橡胶塞、烧杯、弹簧夹、酒精灯、燃烧匙、导管、橡皮管
A.AB.BC.CD.D

二、多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7. 某可燃物R是H2、CO、CH4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将一定量的R和过量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电火花点火。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R氧气二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m1m200
反应后质量/g0m3m4m5
已知CH4+2O22H2O+ CO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密闭容器内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可能减少
B.若m4:m5>11:9时,R的组成可能有2种情况
C.若生成物有2种,R的组成可能有5种情况
D.m4 的数值可以为0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8. 某碱式碳酸铜(aCuO ·2CO2 ·bH2O)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为测定该碱式碳酸铜的组成,兴趣小组的同学取m1g碱式碳酸铜样品,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测量产生沉淀的质量为m2 g;称量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3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上述数据可确定a=
B.加热时,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
C.将测量沉淀的质量改为测量石灰水的增重,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D.若生成的水蒸气液化残留在剩余固体中,会导致b的测量值偏小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9. 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实例中能说明扩散现象对人们有用的是
A.利用盐水腌制咸鸭蛋
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
C.有人吸烟后房屋中其他的人也能闻到烟味
D.将两个底面干净的铅柱压紧后能够吊起重物
2023-12-09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七一华源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11月月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四、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0. 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图是几种碳单质的结构模型。

(1)图1中能表示石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科学家成功的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也称石墨烯(如图2所示)。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其他奇特性质正激励着科学家们不断去探索。金刚石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
Ⅱ.CO2作为一种碳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化学实验。
(3)生产化肥:二氧化碳和氨气可以生产尿素[CO(NH2)2]和碳酸氢铵。合成尿素的反应为CO2+2NH3=CO(NH2)2+X,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4)探究CO2的性质             

在缓慢通入二氧化碳的过程中,a、b、c处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
填空与简答-流程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1. 为缓减全球变暖趋势,中国向世界庄严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碳捕集是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新兴碳捕集技术的工艺流程如如图所示。

(1)二氧化碳气体可以被压缩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2)从反应①的混合物中分离出CaCO3沉淀的操作是 __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3)整个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___________
12. 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均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乙的固体俗称干冰,丙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它们之间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物质;“—”表示两种物质可发生化学反应,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1)若丁为难溶性白色固体,则丁为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乙→丙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戊为气体,且实验室可用相同发生装置制取戊与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丁的用途为___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甲转化为乙可以是化合反应,也可以是分解反应     
B.甲转化为丙一定有元素化合价改变
C.甲在常温下可能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D.乙→丁一定为吸热反应
E.戊→丙一定为化合反应

五、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3.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铜及其化合物进行了相关探究。
Ⅰ.某班同学取用相同总质量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黑色固体变红色”这一实验现象不明显。小组同学对此异常现象进行如下探究:

【知识回忆】
(1)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作出猜想】产生异常现象可能与所取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有关。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总质量相同但质量比不同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不考虑其中杂质,分别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木炭粉和氧化铜质量比实验后A处试管中固体颜色C处导管口的现象
1红色固体中有少量黑色固体尾气燃烧
2红色固体中有较少量黑色固体尾气燃烧
3红色固体中有很少量黑色固体尾气不燃烧
4红色固体中有极少量黑色固体尾气不燃烧
5红色固体中无黑色固体尾气不燃烧
6红色固体中有较多黑色固体尾气不燃烧
【交流讨论】
(2)上述探究可得出,实验时所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控制在之间,可观察到黑色固体明显变红,同时还可减少 ___________ 填化学式)排放。
Ⅱ.称取28.8g仅含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改用如下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测得实验前后装置增重8.8g。碱石灰可以吸收H2O和CO2)

(3)①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  ,打开  。
②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③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该固体样品的成分可能是 _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④若缺少装置C,则实验所得个数比 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偏小”)。

六、计算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4. 某校实验室工作人员欲测定某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现取14g该样品与2g二氧化锰混合,放入试管中充分加热(杂质不发生反应),反应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
(2)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实验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8
多选题
1
填空与简答
3
科学探究题
1
计算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物质的化学变化
2
身边的化学物质
3
化学与社会发展
4
物质构成的奥秘
5
化学实验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单选题
20.94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垃圾分类(上海)单选题
30.65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及应用  离子符号的含义及书写  元素符号书写及含义  化学式、分子式及涵义单选题
40.65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单选题
50.65化学方程式含义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比  氧化物的定义  微粒图像的分析及应用单选题
60.65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过滤操作要点单选题
80.65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不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分数  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单选题
90.65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物质单选题
二、多选题
70.15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化学方程式含义
三、填空与简答
100.65根据方程式推测化学式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石墨的相关知识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实验填空题
110.65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制取二氧化碳原理的拓展  盐类参与的反应  过滤流程题
12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碳单质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碳及其化合物间相互转化推断题
四、科学探究题
130.4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比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五、计算题
140.65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不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氯酸钾制取氧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