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湖北 九年级 二模 2024-05-23 241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实验、物化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1. 下列厨房里烧鸡蛋汤的操作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打破蛋壳B.加水搅拌C.点燃煤气D.盛汤入碗
2024-05-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2. 我省境内河网稠密,水资源丰富。每一位湖北人都应该爱护我们宝贵的水资源,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推广使用新能源观船光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C.禁止过度捕捞鱼类D.向河中倾倒垃圾
2024-05-2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3. 下列劳动所对应的化学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劳动项目化学解释
A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降低温度可以灭火
B给自行车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D雨天骑过的自行车洗净擦干保持铁制品干燥可防锈
A.AB.BC.CD.D
2024-05-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解题方法
4. 测定粗盐纯度,需经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称量B.溶解
C.过滤D.蒸发结晶
2021-07-28更新 | 637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5. 请你帮助同学们检查化学笔记,其中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钠离子:B.氯化钡:
C.中氮元素的化合价:D.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024-05-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6. 《茶经》中用“细、馨、苦”形容茶汤的色、香、味,其主要是由茶黄素()等物质所致。下列关于茶黄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类别上看:茶黄素属于氧化物
B.从宏观上看:茶黄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从微观上看:茶黄素是由29个碳原子、24个氢原子和12个氧原子构成
D.从质量上看:茶黄素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7. 证据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下列对现象的推理正确的是
A.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该物质一定是硫
B.某溶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C.某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粉末变红,该气体一定是一氧化碳
D.某金属浸入稀硫酸中出现气泡,说明该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
2024-05-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8. 俗名往往反映了物质的组成、性质或用途。下列对物质俗名的理解正确的是
A.烧碱:,具有吸水性B.苏打:,可用作食品调味剂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D.干冰:,干净的冰
2024-05-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9.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下列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①如果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测量出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小
B.实验②既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又可说明氨水呈碱性
C.实验③在b管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D.实验④结束后如果先移开酒精灯,后移开导气管,会导致石灰水倒吸
2024-05-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10. 燃油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中含有CO和NO等,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CO和NO在经过催化转化器时相互反应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CO和NO质量比为B.该反应涉及的四种物质均含有氧元素
C.经催化处理的汽车尾气中CO和NO含量较低D.该反应前后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均已变化
2024-05-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1. 时,向两个盛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甲、乙物质,温度不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烧杯①的底部有未溶解的物质
B.烧杯②中溶液为饱和溶液
C.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D.将烧杯①、②升温至,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2024-05-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选择题-单选题 | 较难(0.4)
12. 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某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A.B.C.D.
2019-06-26更新 | 3733次组卷 | 43卷引用:广东省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13.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分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B制取氯化铁溶液向铁粉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C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取样,加水溶解,测溶液温度
D除去铁粉中的炭粉在足量的氧气中灼烧
A.AB.BC.CD.D
2024-05-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二、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4. 春节期间,武汉旅游“热辣滚烫”。地铁二号线贯穿市内大多数著名景点,极大地方便了游客出行。
(1)地铁二号线的车厢内外层材料是铝合金,体现了铝合金的性质:______(写一条)。
(2)制造车厢时常用乙炔()进行焊接,电石()与水反应能制得乙炔,同时生成了一种碱,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乘地铁出行不能携带硫酸、盐酸、硝酸等具有______性物品。
(4)同传统燃油车相比较,乘坐地铁出行的优点是______(写一条)。
2024-05-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填空与简答-科普阅读题 | 较易(0.85)
15.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氢气被看作是最理想的能源,其制取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制氢过程均需要氢源与能源,如图所示。

近年来提出“灰氢”、“蓝氢”、“绿氢”等氢气分类概念,它们的命名来源于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产生方式的不同。其中灰氢指使用化石燃料重整法或煤气化等传统方法生产氢气,对环境影响较大。蓝氢在灰氢的基础上,利用碳捕捉、碳利用和储存技术,将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捕捉和处理,使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绿氢指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来驱动水电解反应制氢,不产生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对环境影响最小。
(1)图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______(写一个)。
(2)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写一条)。
(3)制氢最理想的产生方式是______(填字母)。
A.灰氢B.蓝氢C.绿氢

(4)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分解水制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024-05-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填空与简答-流程题 | 适中(0.65)
16. 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以漂洗丝帛的工艺。工序是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含),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下图为模拟该法制取的工艺流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
(2)“燃烧窑”中鼓入空气要足量,原因是______
(3)“制浆”反应中的现象是______
(4)“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了水之外还有______
(6)木头烧成的灰(含)在农业生产中还可以用作______
2024-06-14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三、计算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计算题 | 适中(0.65)
17. “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了含镍不锈钢,工业上火法炼镍的原理是:。试求:
(1)该原理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
(2)完全反应碳,得到镍(Ni)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
2024-05-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四、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0.65)
18. 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满一瓶后,再向瓶中注水排出瓶中气体,水应从______(填①或②)端进入。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时,欲控制反应的速率,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
2024-05-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五、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9. 可用于冷冻剂、干燥剂、融雪剂、医药及冶金工业等。化学兴趣小组在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欲对剩余废液的组成进行探究,并制定回收的方案。
【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猜想二:
【查阅资料】溶液呈中性
【探究活动】取少量废液分成2份,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利用其中一份进行如下探究:
(1)甲组同学向废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______色,证明猜想二成立。
(2)乙组同学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将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逐滴加入废液,测得数据如图2。

【数据分析】乙组同学对图2数据进行讨论分析,证明猜想二成立。
①a点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②b点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c点对应溶液中全部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交流与反思】
(3)欲从剩余废液中回收纯净,建议最好在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填字母)。
A.B.C.
2024-05-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科学探究题 | 适中(0.65)
20. 化学社团开展“研究钢铁防护的方法”的实践性作业。
【查阅资料】
钢铁膜化处理是钢铁防护的重要方法,其目的是在钢铁表面形成致密、均匀的保护膜。检验膜的抗腐蚀性能要做“滴铜实验”,即往钢铁表面滴加含硫酸铜的腐蚀剂,后钢铁表面才出现红色物质,表明抗腐蚀性能达标,且越迟出现红色物质的越好。
Ⅰ、验证膜的抗腐蚀性能
【实验1】将有膜化和未膜化的薄钢片分别进行滴铜实验,有膜化的薄钢片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明显推迟。
(1)出现红色物质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有膜化的薄钢片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明显推迟,其原因是______
Ⅱ、探究不同pH的膜化剂对膜层外观的影响
已知:时,膜化剂不稳定。
【实验2】膜化剂浓度相同时,将薄钢片放入、不同pH的膜化剂中浸泡,观察钢片表面形成的膜层外观。结果如下:
pH1.52.02.53.0
膜层外观易脱落粗糙致密、均匀致密、均匀
(3)根据实验结果,膜层外观符合要求的pH的范围为______
(4)反思上述活动,影响钢铁膜化处理效果的因素还有:______(写一条)。
2024-06-13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实验、物化综合试题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3
填空与简答
4
计算题
1
科学探究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物质的化学变化
2
化学与社会发展
3
身边的化学物质
4
物质构成的奥秘
3,5,6,9,10
5
化学实验
6
物化综合试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单选题
20.85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爱护水资源  水体的污染及保护  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单选题
30.65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金属的防锈措施  乳化现象及应用  灭火原理与方法单选题
40.85过滤操作要点  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蒸发单选题
50.85微粒结构示意图书写  离子符号的含义及书写  化学式书写及读法  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单选题
60.85氧化物的定义  化学式、分子式及涵义  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比单选题
70.65硫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  金属与酸反应原理  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单选题
80.85二氧化碳的用途  常见酸、碱的俗称及化学式  生石灰的性质及用途  常见盐的俗名、用途单选题
90.65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  碳单质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单选题
10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比  微粒图像的分析及应用  化合价代数和的计算与应用单选题
110.6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判断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图像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单选题
120.4金属与酸反应原理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金属活动顺序图像分析单选题
130.85金属与氧气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原理  溶解时能量的变化  碱的通性单选题
二、填空与简答
14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合金的认识  酸碱的腐蚀性及安全使用  节约能源与绿色化学(理综)填空题
150.8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氢能源的优点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科普阅读题
16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盐类参与的反应  蒸发结晶流程题
180.65氧气的制取中装置的选择  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气体发生、收集装置填空题
三、计算题
170.65置换反应  不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四、科学探究题
19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酸的通性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盐类参与的反应
20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合金的认识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