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辽宁省名校联盟中考适应性测试(二模)化学试题
辽宁 九年级 二模 2024-05-26 453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构成的奥秘、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实验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词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愚公移山B.抱薪救火C.清风徐来D.水落石出
2024-06-13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名校联盟中考适应性测试(二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2. 艾草中含有的黄铜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关于黄铜素说法正确的是
A.黄铜素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B.黄铜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2
C.黄铜素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小D.黄铜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024-06-13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名校联盟中考适应性测试(二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真题
解题方法
3. 再生水是指废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指标的水,其生产工序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A.沉降B.吸附C.消毒D.乳化
2023-06-19更新 | 736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3年江西省中考化学真题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4. 大连海产品以味道鲜美享誉全国。鱼、虾等海产品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A.维生素B.无机盐
C.糖类D.蛋白质
2024-05-2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名校联盟中考适应性测试(二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5. 如图为某品牌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主要成分含量(mg/L)
锶………………0.1~1.8
偏硅酸…………25~60
钾………………2~8
钠………………8~40
A.“钾”指的是元素B.“硅”是金属元素C.“钠”指的是分子D.该矿泉水是纯净物
2024-06-13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名校联盟中考适应性测试(二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6. 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下列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尼龙B.塑料C.涤纶D.合金
2024-05-2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名校联盟中考适应性测试(二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7. 煤和石油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两种能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煤和石油都是混合物
B.煤和石油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应该禁止使用
C.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的合理开采
D.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产品很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024-05-2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名校联盟中考适应性测试(二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真题
解题方法
8. 云南盛产茶叶,云南某地种植茶树的土壤pH在4.5~5.5,该土壤呈
A.碱性B.酸性C.中性D.无法确定
2023-06-17更新 | 898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3年云南省中考化学真题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B.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
C.提倡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D.加强汽车尾气质量检测,严禁尾气不合格的车辆上路
2024-06-13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名校联盟中考适应性测试(二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解题方法
10. 某化工厂废水中含有NaCl、,这三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中,NaCl的溶解度最小
B.℃时,NaCl和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与相比,NaCl更适合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D.℃时,向50g水中加入固体,可得到溶液质量为90g
7日内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名校联盟中考适应性测试(二模)化学试题

二、实验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1.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Ⅰ.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和收集气体。

(1)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选用图1中的A装置,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可以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需要在B处连接图2中的________装置(填“甲”“乙”或“丙”),导管口的接口连接顺序是a-________-b(填图2中装置导管口的字母)。
Ⅱ.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下图是硫粉、红磷、铁丝分别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3)以上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有很多,从能量变化的角度,三个反应都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从基本反应类型的角度,三个反应都是________反应。
(4)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甲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乙实验在观察到现象后,熄灭红磷的最佳做法是________
2024-05-2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名校联盟中考适应性测试(二模)化学试题
实验题 | 适中(0.65)
12.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Ⅰ.氢氧化钠物理性质的探究
(1)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碱,俗名叫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因此常用作某些气体的________;取适量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图1装水的小试管中,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________

Ⅱ.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
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2装置喷泉实验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挤压胶头滴管,振荡,打开止水夹K,水倒吸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溶液呈红色。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图3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右侧容器中还缺少的一种微粒是________
(4)能看到红色喷泉的原因是________
Ⅲ.氢氧化钠与酸反应的探究
兴趣小组的同学运用“数字化学”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情况,测定结果如图4。

(5)图中的甲溶液是________;50秒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为________
(6)a点时,溶液中的微粒有________(用符号表示)。
2024-06-13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名校联盟中考适应性测试(二模)化学试题

三、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科普阅读题 | 适中(0.65)
13.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中国政府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我国近年部分行业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如图所示:
温度和pH对硼氢化钠水解半衰期()的影响

/天
温度/℃
pH
0255075100
8
10
12
14

氢气代替化石燃料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已有多种制取氢气技术,其中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法有储氢量高、使用安全等优点。硼氢化钠水解的半衰期()受温度和pH影响,根据Kreevoy等人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所得数据见上表。
“碳捕获和碳封存”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碳封存”可从大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将其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海洋也“消化”了2~3倍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气候变化的速度及影响,但溶解了二氧化碳后,海水的酸性增强,会影响牡蛎、蛤蜊等贝类的外壳或骨骼的形成。
(1)“碳中和”战略的实施能够缓解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在生活中,我们能够做到的支持“低碳”的行动有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工业大类中的细分行业中,________行业年排放量最多。石油化工行业中,天然气(主要成分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法的优点有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硼氢化钠水解的半衰期()受pH影响的规律是________
(4)依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B.海洋资源丰富,可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且没有不良影响。
C.“碳捕获和碳封存”都是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
D.硼氢化钠水解的半衰期()变化只受温度的影响。

(5)“碳封存”可将压缩至地下储存,其原因是__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海水吸收二氧化碳后酸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024-05-2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名校联盟中考适应性测试(二模)化学试题

四、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4. 碱石灰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干燥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一份用过的碱石灰样品,展开了科学探究活动。
【任务一】查阅资料认识碱石灰
资料一:制碱石灰的流程,如图甲:

资料二:的分解温度是580℃;NaOH受热不分解。
(1)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上述方法制得的碱石灰中主要含有NaOH、________和少量水。
【任务二】探究用过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
猜想假设:样品中的成分可能有下列几种:
猜想1:、NaOH
猜想2:、NaOH
猜想3:、NaOH、
猜想4:
(2)同学们讨论后发现,上述猜想________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
(3)同时,同学们又补充了猜想5:________
(4)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溶液呈中性,不溶于水)。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①取5g“碱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猜想1不正确
②取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少许,加入试剂X无明显现象猜想2不正确
③取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少许,滴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________正确,而猜想5不正确
④取③变红的溶液,加入过量溶液________

(5)试剂X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氯化铁溶液B.稀盐酸C.碳酸钠溶液

(6)反思评价:实验①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
【任务三】测定该“碱石灰”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另取“碱石灰”样品10.00g,加入100.00g水,充分搅拌、过滤后,按如图乙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记录如下表。
滤渣质量活塞关闭的整个装置总质量(仪器+药品)打开玻璃塞和活塞,反应完成后
整个装置总质量(仪器+药品)
8.00g442.64g442.20g

(7)结论与评价:根据数据可计算原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其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该小组同学按上述实验规范操作,测得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偏小,原因是________
2024-06-13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名校联盟中考适应性测试(二模)化学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构成的奥秘、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实验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0
实验题
2
填空与简答
1
科学探究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物质的化学变化
2
物质构成的奥秘
3
身边的化学物质
4
化学与社会发展
5
化学实验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单选题
20.85化学式、分子式及涵义  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比  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分数单选题
30.85简易净水器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单选题
40.94蛋白质单选题
50.8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  元素的概念  元素与原子、物质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分类单选题
60.85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单选题
70.85化石燃料的形成及现状  常见几种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单选题
80.94溶液酸碱性及pH相关关系单选题
90.94保护和利用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绿色化学  空气污染及其保护  水体的污染及保护单选题
100.65结晶分离混合物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的相关计算单选题
二、实验题
110.65化合反应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  灭火原理与方法  气体发生、收集装置
120.65碱的通性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判断  溶液酸碱性及pH相关关系
三、填空与简答
130.65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实验  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甲烷的燃烧科普阅读题
四、科学探究题
140.4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碱的通性  盐类参与的反应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