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金属和金属矿物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4 题号:10424119
已知金属钴(Co)的活动性与铁相似,请结合所学知识预测金属钴的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验证。经查阅资料,钴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如下:
物质CoCo3O4CoCl2CoSO4
在水中的溶解性难溶于水的银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
限选试剂:CuSO4溶液、Al2(SO4)3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钴粉。
预测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1)能够与氧气反应取少量钴粉在空气中加热,如果观察到白色固体变黑色,则预测成立
(2)能够与__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取少量钴粉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粉红色,则预测成立。
(3)能够与__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取少量钴粉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_,则预测成立。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回答下列小题:
(1)实验室中有两瓶没有贴标签的黑色粉末,已知是铁粉和氧化铜中的各一种。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哪种物质,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各取少量两种黑色粉末,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稀盐酸,振荡。观察到A试管中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B试管中固体溶解,产生气泡。
①A试管中加入的黑色粉末是______(填化学式)。
②他们还发现从下列四种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也能成功鉴别上述两种黑色粉末,则选取的该试剂是______
A.水     B.CuCl2溶液     C.Ba(OH)2溶液       D.NaOH溶液
(2)实验室中有两瓶固体混合物,已知固体混合物A是由NaNO3、NaCl、BaCO3,三种物质中的两种组成的,固体混合物B是由CuSO4、CuO、(NH42SO4三种物质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的。按如图所示过程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请根据实验过程和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①气体C和G的水溶液pH<7的是______(填“C”或“G”);沉淀F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写出步骤Ⅲ中生成白色沉淀Ⅰ所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写出生成气体G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滤液H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_(填离子符号)。
④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⑤混合物B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
2024-03-26更新 | 62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开国大典上首次实现了电动升国旗。 为保证国旗不被卷入,要求旗杆上的“阻断球”要足够结实,不易被撞裂。在“阻断球” 的制作过程中不仅使用了铁,还熔入了一定比例的铬(Cr)等金属,这是利用了合金_____的性质。在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同学们决定对铬与常见金属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铬(Cr)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其化合物硫酸亚铬(CrSO4)的水溶液呈蓝色。硫酸亚铬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提出猜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
猜想一:Cr>Mg>Cu;       猜想二:_____;猜想三:Mg>Cu>Cr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分别向盛有 Cr 和 Cu 两种金属片的试管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只有盛_____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并得到蓝色溶液猜想三错误
②向盛有硫酸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金属Cr无明显现象猜想_____正确

【交流与讨论】
(1)实验前所用的金属片都需用砂纸打磨,目的是_____
(2)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结合探究结论,有同学提出上述三个实验可进行优化,只需选择三种药品,即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合理的选择是_____(选填序号)。
①硫酸镁溶液;②硫酸亚铬溶液;③硫酸铜溶液;④镁片;⑤铬片;⑥铜片
【拓展延伸】若将实验步骤①和②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同一烧杯中,搅拌、过滤, 得到固体 x 和溶液 y,则:
(1)溶液 y 中溶质的成分_____(选填序号)。
A 一定有 MgSO4                 B 一定有CrSO4
C 可能有 H2SO4                    D 可能有CuSO4
(2)过滤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020-04-01更新 | 95次组卷
【推荐3】某同学对网上的“电池+口香糖锡纸=取火工具”实验很感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
I.“取火”实验
【实验操作】如图甲所示,取口香糖包装锡纸剪成条状,将“锡纸”带“锡”的一面接在电池两极,发现纸条中间处很快开始起火苗,熄灭后剩下一层薄薄的金属。

【实验结论】
(1)“锡纸”燃烧是因为其具有______性,造成电池短路,产生较大的电流,使“锡纸”燃烧。
(2)“锡纸”从中间开始燃烧,说明中间最窄的部分比两头宽的部分首先满足的燃烧条件是______
Ⅱ.“锡纸”成分揭秘
探究问题一:“锡纸”上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①以前锡纸是用锡制造的,现在大多数是铝箔纸。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将打磨处理后的“锡纸”剪成3小块,分别放入井穴板的井穴中,再分别向井穴中滴加①CuSO₄溶液②溶液③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3)根据_______(填写实验现象)可知,上述口香糖包装锡纸实际上是铝箔纸。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反思评价】
(4)上述方案中,滴加的试剂还可以换成_______
探究问题二:为什么金属没有燃烧?
【查阅资料】①铝的熔点为660℃,氧化铝的熔点为2054℃,酒精喷灯火焰温度约为1000℃;②纸中含有碳元素。
【实验方案】在空气中,将一块铝箔放在酒精喷灯火焰上加热,轻轻晃动,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5)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不燃烧。
【实验结论】
(6)该实验中铝箔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调整改进】
(7)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铝具有可燃性,若想观察到铝箔燃烧的现象,实验改进的思路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拓展延伸】
(8)如图丙所示,该同学将纸卷成一空心卷,上半部包上一层铝箔,点燃下端纸卷后,在铝箔卷上方再次点火,发现上下形成较稳定的“子母火”现象。请解释在铝箔卷上方能产生火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此时铝箔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反思应用】
(9)口香糖用铝箔包装的目的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023-12-31更新 | 4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