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构成的奥秘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分子 > 物质的微粒性 > 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14398606
如下图所示,同学们分别进行了甲、乙、丙三个分组实验。请回答:

(1)甲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氮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实验时,除了要求两种待测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__相同。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
(2)乙实验是为了探究微粒的性质,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
(3)丙实验中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预先需要装少量的水,目的是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1】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若按照实验目的分类,可将实验_____(填字母)分为一类;分类的依据是_____
(2)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可以类比什么是氯化物,请从给定的化合物中选出氯化物:KClO3、KCl,被选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请总结出氯化物定义为_____
2024-01-01更新 | 30次组卷
【推荐2】图I是小红接合课本实验进行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II并探究影响微粒运动快慢的因素。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至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II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设计烧杯乙和试管E两个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课本实验的不足,对比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2019-11-19更新 | 99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依据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B实验中观察到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
(3)C实验中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所涉及的实验。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方案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2021-05-12更新 | 1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