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质量守恒定律 >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82 题号:19347796
分类回收塑料制品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取氧气,并用燃烧法探究塑料的组成。
I、设计氧气的发生装图

   

(1)图1中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填“集气瓶”或“锥形瓶”)。
(2)图2中铂丝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安全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压强过大,此时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
Ⅱ、探究某塑料的组成
某塑料含有碳、氢元素,可能还含有氧和氯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该塑料充分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外,还可能生成氯化氢气体。取mg该塑料样品与足量干燥的氧气充分反应,用图3所示装置吸收生成的气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当气体被充分吸收后,测得装置甲、乙、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分别增加m1g、m2g和m3g。(无水氯化钙可作干燥剂,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甲、乙、丙、丁中试剂均足量)

   

(3)装置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塑料含有氯元素。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该塑料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5)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该塑料中碳原子与氯原子的个数比为73m3:88m2
B.若,则该塑料不含氧元素
C.若将装置乙与丙互换,也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若去除装置丁,则对测定氢元素的质量无影响
2023·湖北武汉·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10]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蔗糖可以燃烧;受热可以发生分解反应。铜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进行实验】
实验一: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打开甲仪器的活塞
2.待排尽装置中空气后,加热蔗糖
玻璃管右端有小液滴产生,
C中
蔗糖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先用酒精灯加热铜丝处,并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
2.再将酒精灯移置蔗糖处加热
铜丝变成黑色;

蔗糖受热分解生成水
【解释与结论】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的步骤中,排尽装置中空气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全实验一中,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实验一的结论分析,不能确定蔗糖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实验二中实验步骤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6)补全实验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探究,分析得出蔗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
2017-11-28更新 | 137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如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①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从左到右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②制取氧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小华同学要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①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从左到右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②制取二氧化碳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在实验室中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并对某种塑料袋试样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查阅资料知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所选仪器按“A→B1→E→B2→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使一定质量的该塑料袋碎屑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①在该装置中,洗气瓶B1和B2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装置D中的现象为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可根据装置B2增加的质量计算塑料袋试样中的氢元素质量。若按照“A→B1→E→B2→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这样测算出的氢元素的质量比与实际值比较将______(填“偏大”“偏小”“基本一致”或“无法确定”之一)。
2021-05-28更新 | 128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嗅盐由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不发生反应。
③氨气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能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
[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可能是碳酸铵
猜想二: 可能是碳酸氢铵
[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甲组实验乙组实验
方案
嗅盐与__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的名称) 混合研磨
现象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_____________
结论嗅盐中含有NH4+嗅盐中含有CO32-确认甲组的实验结论
猜想一正确
[反思质疑]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严谨,他们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而确认了甲组的结论。乙组同学的实验目的是排除嗅盐中存在______________离子的可能性。
[继续探究]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氨气并进一步测定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
已知嗅盐与氢氧化钠反应为: (NH4)2CO3+2NaOHX+2NH3+2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数据记录]实验称取样品质量m1,反应前后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管的总质量分别为m2和m3,反应前后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分别为m4和m5
[数据处理]通过测得数据计算出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用含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实验评价]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
B烧杯中发生的反应是2NH3+H2SO4=(NH4)2SO4
C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
2020-05-16更新 | 1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