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氧气 > 氧气的制取 > 实验室制取氧气 > 氯酸钾制取氧气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 题号:20818715
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他们对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小组成员对其成分进行如下猜想:
甲认为是:KCl、MnO2
乙认为是:KClO3、MnO2
丙认为是:KClO3、KCl、MnO2
(1)写出此化学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符号文字均可)。
(2)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________的猜想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3)请帮助甲同学验证自己的猜想:取适量的剩余固体加入到试管中加热,然后用________检验,若观察到_________的现象,说明甲的猜想是正确的。
(4)通过上述实验探究的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出:在分析反应后所得的剩余固体的成分时,我们既要考虑固体催化剂,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的因素。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氧气在冶炼工艺、化学工业、国防工业、医疗保健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工业制氧气:
I.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工业上获得大量氧气的方法是利用氮气与氧气的______不同,控制温度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
II.膜分离技术制氧: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含90%以上氧气)。原理简略如右图所示。因此,膜分离技术原理与分离液态空气法一样,均属于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实验室制氧气:
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清理药品时,发现一瓶盛有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残留固体,大家对残留固体的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猜想并验证。
【知识回顾】
I.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_______在反应前后均不变:
II.KClO3加热分解会产生氧气,KCl、MnO2单独或混合加热时均不会产生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提出问题】该反应后,残留固体物质的组成情况是什么?
【化学老师提示】分析反应物质组成成分时,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剩余:
【猜想与假设】甲猜想:KCl、MnO2乙猜想:KClO3、MnO2丙猜想:_________
【交流与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乙猜想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
【进行实验】为验证丙猜想正确,同学们取少量剩余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向试管中________,观察到相应现象,证明产生了O2,因此丙猜想正确:
【总结与反思】验证反应后物质组成成分时,除一定存在的成分外,还应考虑验证反应物剩余。
2022-10-06更新 | 58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2】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小芳按如表进行实验探究,并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反应速率越快)。
实验编号实验药品分解温度(℃)
KClO3580
KClO3、MnO2(质量比1:1)350
KClO3、CuO (质量比l:1)370
KClO3、Fe2O3(质量比1:1)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与实验③对比,可得出的结论为 _______
(2)由以上实验还可得出结论:_______
【反思】
(3)若要证明CuO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______和 _______不变。
(4)若要通过观察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该反应的快慢,收集氧气方法应该为 ______;还可以通过观察______来判断该反应的快慢。
2022-10-10更新 | 23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3】化学兴趣小组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收集到所需的氧气后停止加热,老师要求学生们对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猜测和探究。
同学们先写出了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猜想与假设】
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氯化钾、二氧化锰
猜想二:氯化钾、二氧化锰、氯酸钾
猜想三:二氧化锰、氯酸钾
猜想四:氯化钾、氯酸钾
【分析与判断】
同学们经过讨论和分析,认为这四种猜想中,一定错误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
请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二是正确的,先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继续______,再将______伸入试管中,若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猜想二是正确的。
【反思与收获】
就此题而言,在分析剩余固体的成分时,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请答出一点)________
2023-05-16更新 | 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