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空气 > 空气的组成 > 空气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162 题号:20825228
同学们对身边的空气质量开启了项目型学习的探究之旅。
任务一:查阅空气质量日报
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数,其范围和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分别是0~50(优)、51~100(良)、101~200(轻度污染)、201~300(中度污染)和大于300(严重污染)。某日我市空气质量数据如下表:
AQIPM2.5 μg/m3PM10 μg/m3一氧化碳 μg/m3二氧化氮 μg/m3二氧化硫 μg/m3臭氧 μg/m3
489304722
(1)该日我市空气质量属于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______级,首要污染物是______
任务二:探究沙尘对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影响
【资料收集】①发热贴发热原理:铁粉与氧气反应生锈,放热,其中辅助成分不与氧气反应。
②铁锈为红色固体且不能被磁铁吸引。
【装置设计】同学们将课堂实验(图1)重新设计(图2),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发热贴欲测定沙尘天气中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
(2)用集气瓶(有效容积为500mL)取空气样品,塞紧胶塞,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明显增大;待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到量筒内水面下降了90mL,由此可知该空气样品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
【得出结论】
(3)沙尘会导致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少,请猜测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表达与交流】
(4)生活中,减少沙尘天气出现可采用______措施。
【反思评价】
(5)图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与图1相比,图2的优点______
(6)为证明图2中发热贴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可在反应后进行的简单实验操作是______
(7)结合图1和图2,在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中,选择的依据是______(答一点)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1】小丽和她的兴趣小组探究“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机的选择”,用加热高锰酸钾进行了相关实验。
   
(1)装置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提出问题]“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排出的氧气比较纯净”,事实如此吗?
[设计并实验]采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产生氧气,测定不同时刻从试管排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浓度。
时段氧气浓度变化特点氧气浓度变化范围加热时间气泡特征
逐渐增大21.2%~1~11s
11~16s
不持续、不均匀
快速增大28.7%-66.7%16~34s持续、均匀、快速
逐渐变缓66.7%-86.3%34~80s
趋于稳定86.3%~88.7%80~135s
(2)在加热药品的第①时期(11~16s)。气泡已经连续、均匀且快速冒出,此时排出气体中氧气的浓度最大只有_____%左右。
(3)“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排出的氧气已经比较纯净”的说法是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查阅资料]对于初中氧气性质实验而言,氧气浓度只需达到一定的数值。满足实验要求即可。
[实验探究]
①取一个集气瓶,使瓶内留有占集气瓶40%的水(余下的为空气),用玻璃片盖住,并倒扣于装有水的水槽中。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小心地把瓶内的水排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正立放好。
③把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木条复燃。
[反思与交流]
(4)通过实验探究可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不一定是纯氧。
(5)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所占容积的体积分数×_____%(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6)理论上,上述实验中“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体积分数是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0.1%)
[实验延伸]小丽是个爱思考的好学生,她想初中课本中的实验制取气体时都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于是她向老师借了相关药品和器材并利用家中物品设计了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药品以及相关器材: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玻璃杯、底部有小洞的饮料瓶、带导管的橡皮塞、碎布、线等。请你画出她的实验装置(或用语言描述也可)_____。你若有新的想法,可任意选用合适的仪器和用品(但药品不变),画出或说出你的想法_____
2020-05-19更新 | 364次组卷
【推荐2】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化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进行探究,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
(一)氧气是参与“氧循环”的重要物质。
   
(1)图3为空气成分示意图,物质A为___________
(2)若测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一点)。
(3)利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并结合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请结合实验原理,解释引起DE段气体压强变化的操作是:________
(二)Ι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5)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③待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④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始终小于1/5。
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约为7%以下时,红磷不再燃烧。由此可知,燃烧红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的原因的是___________
Ⅱ用镁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6)某同学进行图2所示实验时发现,产物中有少许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过程】进行图3所示实验:取燃烧产物于烧杯B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
【实验结论】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据此可推断燃烧产物中含氮化镁(Mg3N2)。
【反思交流】进行图2所示实验时,在确保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该同学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
2023-10-13更新 | 2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