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碳和碳的氧化物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及实验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 题号:20981537
某学习小组对二氧化碳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
(一)验证CO2性质
如图是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实验时,持续通入CO2
步躁I:打开K1,关闭K2,观察现象。
步骤Ⅱ:关闭K1,打开K2,加热水,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1)步骤I:烧杯中的现象为_______
(2)步骤Ⅱ: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I、Ⅱ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由此证明了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二)探究是否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CO2
利用传感器对是否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CO2展开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3)实验步骤下:
①按实验装置图I组装仪器。
②用压强传感器自带的注射器通过活塞A向三颈烧瓶注入50mL空气,并一直压住注射器,若压强传感器的读数_______,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打开活塞A,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迅速注入仪器b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常用_______放在A处进行验满,收集满后迅速关闭活塞A,并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B处。
④用压强传感器自带的注射器通过活塞A向三颈烧瓶中注入15mLH2O,观察两分钟之内体系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总结与拓展】
(4)图2中30s后体系的压强瞬间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之后到100s之间压强又逐渐减小。
(5)经过测算,消耗CO2的量仅约为收集到的CO2总量的0.53%,因此排水集气法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收集到CO2气体。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请你用化学方法设计一组对比试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目的: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器材:①已集满二氧化碳并盖上玻璃片的集气瓶2个   ②木条一根 ③火柴 ④酒精灯
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解释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结论经上述对比试验得出: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021-02-05更新 | 25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有关二氧化碳制取及性质的探究实验。
活动一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及装置
(1)选用药品。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实验编号药品
I块状大理石、10%稀硫酸
II块状大理石、10%稀盐酸
III大理石粉末、10%稀盐酸

表中实验I对应如图曲线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或“丙”)。不用曲线甲对应的药品,理由是___________。小组同学最终确定用实验Ⅱ的药品制备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选择仪器,组装装置。

为了便于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可选择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__(选填编号)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活动二制取二氯化碳气体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进行实验】

实验1:如图所示把一瓶CO2气体倒入烧杯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
实验2:如图所示向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3:将产生的CO2气体通入如图装置。①和④为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②和③为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观察到的现象是④比①先变红,②③始终未变红。
实验4:将镁条点燃后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
【交流评价】
(3)根据实验1的现象,可得出CO2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
(4)实验2的现象是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3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CO2密度比空气的大b、CO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d、CO2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6)根据实验4的现象,推测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后的产物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拓展延伸】
同学们查阅资料后得知,钾、钙、钠、镁等活泼金属都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大家一致认为,如果遇到此类金属着火,一定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2022-11-20更新 | 196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化学课外探究活动中,某兴趣小组进行了“黑面包”实验,向蔗糖(C12H22O11)中加入适量浓硫酸。观察到神奇的现象: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的“黑面包”,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他们向老师请教后得知:“黑面包”实验的原理——浓硫酸先将蔗糖脱水生成炭,并放出热量,产生的炭再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常见的气体,使炭疏松,形似“黑面包”。该气体成分与木炭和浓硫酸加热时生成的气体相同。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黑面包”实验的气体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产生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CO2
猜想二:只含有SO2
猜想三:一定含有CO2和SO2
【初步分析】甲同学根据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认为猜想_____不成立。
【查阅资料】
(1)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SO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的颜色变浅甚至褪色,且无气体生成。
(3)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
【实验设计】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的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现象与分析】
实验现象实验分析
图1装置B中______气体中含有SO2
图1装置D中品红溶液不褪色,且装置E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中含有CO2
【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回顾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类推出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反思交流】乙同学对图1装置进行了简化,设计了图2的装置并进行实验,观察到装置B中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该装置中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_____。丙同学认为,“黑面包”实验中,炭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除上述已验证的物质外,至少还有一种产物,依据是_______
2023-06-19更新 | 5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