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61 题号:21445052
化学兴趣小组做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导电性实验,如图所示。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用品:直流电源、导线、石墨电极、灯泡、带刻度的烧杯、温度计、开关。
100mL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现象:灯泡发光,两电极分别有气泡产生,烧杯内液面下降,溶液温度升高,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石墨(C)电极周围出现较多白色浑浊物。
(1)分析:液面下降是因为水被电解。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提出问题】溶液出现白色浑浊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作出猜想】
(3)猜想Ⅰ:温度升高,溶质析出。
猜想Ⅱ:_______,溶质析出。
猜想Ⅲ:石墨(C)电极与生成气体发生反应,产生的新气体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产生浑浊物。
【实验探究】溶液出现白色浑浊物的原因
(4)请完善下面表格。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相同条件下的100mL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于大烧杯中,加热至演示实验溶液上升的温度。溶液中没发现明显的白色浑浊物。猜想Ⅰ_______
将相同条件下的100mL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加热蒸发掉部分水(蒸发掉水的体积与演示实验减少水的体积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溶液中出现少量白色浑浊物。猜想Ⅱ成立但不是溶液变浑浊主要原因。
向90mL相同浓度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其余条件不变,重复进行演示实验操作。两电极分别有气泡冒出,_______猜想Ⅲ成立且是溶液变浑浊主要原因。
使用铂电极代替石墨电极,重复进行实验③。两电极分别有气泡冒出,溶液中无白色浑浊物。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易 (0.85)
【推荐1】亮亮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镁条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生成。这种淡黄色固体是什么呢?亮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将该淡黄色固体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在该淡黄色固体与水反应的烧杯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
【教师指导】上述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为Mg(OH)2,生成的气体为NH3,反应过程中每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
【问题解决】此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镁元素和____元素,判断的依据是__,若该物质仅由两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____,此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相关结论】空气中氮气(N2)和氧气(O2)的体积比约为______,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远远多于氧气,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_________
2020-03-11更新 | 100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易 (0.85)
【推荐2】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称取24g镁粉在空气中燃烧,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
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
取燃烧后的产物于试管中,加少量_____,再将_____放在试管口,观察观象。观察到_____,说明燃烧产物中含有Mg3N2

【反思与交流】(1)Mg3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 MgO却远多于Mg3N2,其原因是_____
(3)写出镁条在氮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020-01-10更新 | 67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易 (0.85)
【推荐3】学习化学常常需要进行科学探究,下面是认识空气组成的探究过程。
(一)追踪科学家的足迹
实验1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如图1装置所示,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在曲颈甑中加热汞,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分之一,此时红色粉末质量不再增加,结束实验。他研究了剩余五分之四体积的气体,认为这些气体全部都是氮气。

实验2   拉瓦锡又把在汞表面上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实验1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实验1容器里剩下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请回答:
(1)通过上面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_________组成。
(二)模仿科学家的探究历程
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2中的集气瓶水面以上分为5等份,并做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
(2)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三)探究能否用其他物质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与气体所占的体积成正比。
【设计与实验】
小组同学按图3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红磷、木炭放入集气瓶中燃烧,采集数据如图4(红磷燃烧)、图5(木炭燃烧)(注: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瓶内初始气压,P1和P2是反应结束恢复到室温时瓶内的气压)。

【问题与现象分析】
(4)开始反应时瓶内压强瞬间变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5)若图4中P1=0.79P0,可推出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数为_______
(6)图5中,P0与P2几乎相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结论与反思】
(7)由图5压强关系P2≈P0可知,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8)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选择药品时,对生成物应考虑的是__________
2023-11-26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