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质量守恒定律 >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42 题号:22301453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草酸亚铁晶体()分解的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白色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晶体。
②碱石灰的成分为的固体混合物。
【猜想】草酸亚铁晶体分解会产生三种气体。
【实验方案】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猜想(夹持装置部分未画出)。

【问题讨论】
(1)实验开始前需要先鼓入一段时间的氮气,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2)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
【结果分析】       
(3)定性分析:
①证明分解产物中存在的现象是______
②小明认为应增加装置,则装置应放在______两个装置之间,若观察到装置的现象______,则证明草酸亚铁晶体分解有水生成。
【反思评价】
(4)从环保角度考虑,装置后明显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下列装置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B.C.D.

(5)文献显示:(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受热分解时,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写出加热到400℃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根据图象,若有在敞口环境中充分加热,最终得到固体物质,则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024·安徽马鞍山·一模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为了激发鲁巴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某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包在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为了揭开魔术的秘密,鲁巴初三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
①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
②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③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反应但与O2不反应。
【作出猜想】
①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反应并生成O2
②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水蒸气反应并生成O2
③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CO2反应并生成O2
【进行实验】
序号实验装置实验现象
实验1
实验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3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可判断猜想①不成立。
(2)实验2中,装置A试管中发生的是__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该实验中的现象可以推测出水能与过氧化钠反应。同学们对生成物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小明认为有碳酸钠生成。老师否认了小明的猜想,请写出老师的理由______
(3)实验3中,B装置所盛试剂是______,其作用为______(填序号)。
A.吸收多余的CO2 B.吸收生成的O2
(4)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反应方程式为______。工业生产中,过氧化钠可以用来吸收空气污染物N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硝酸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5)实验3中的装置B被称多功能瓶,实验室常用其收集气体。若利用该瓶,盛有空气且正放在实验桌上,收集氧气时应该从______(填“长”或“短”)导管通入,若瓶中装满水,通入氧气后,水应该从______(填“长”或“短”)导管被排出。
2022-11-27更新 | 195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铜是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铜及铜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Ⅰ.对铜制品的认识
(1)深埋于地下的古代青铜器能保存至今的原因除了铜的金属活动性弱,不易生锈外,从金属制品锈蚀的条件分析还可能是_________
(2)《吕氏春秋·别类篇》载有“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表明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铜锡合金与纯铜的_________不同。
Ⅱ.铜的冶炼
如图1为古法炼铜流程,以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 2CO3]和木炭为原料,经高温煅烧,冷却得到块状金属铜。

          

查阅资料:
① 孔雀石受热分解生成CuO、H2O和CO2
② 铜的熔点为1083.4℃,氧气充足时炭火温度可达1200℃左右。
(3)Cu2 (OH) 2CO3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冶炼产物是铜块而不是散落在炭粉中的铜颗粒,原因是_____
Ⅲ.硫酸铜制取及应用
方案一:
方案二:将废铜屑倒入稀硫酸中,控温80℃并通入氧气制备硫酸铜。
(5)图2是方案二实验室模拟工业制备硫酸铜的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从绿色化学的观点出发,上述两个方案中,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7)切割钢板时,通常利用硫酸铜溶液在钢板上先画出红线,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8)工业上用含有硫酸铜的微蚀刻废液(含有一定量Cu2+、H+、H2O2和微量Fe3+)来制备高纯度碱式碳酸铜[Cu2 (OH) 2CO3],用于生产木材防腐剂等。其制备过程如图3所示:

① 第二次“沉淀”时的反应为 ______
② 第二次“沉淀”时,若有少量5Cu(OH)2·2CuCO3生成,则产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 加入Na2CO2进行反应时,反应液pH对产品中的含量以及反应液中Cu2+沉淀效率的影响如图4所示,此时溶液pH最好控制在_____

2024-04-01更新 | 361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分类回收塑料制品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取氧气,并用燃烧法探究塑料的组成。
I、设计氧气的发生装图

   

(1)图1中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填“集气瓶”或“锥形瓶”)。
(2)图2中铂丝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安全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压强过大,此时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
Ⅱ、探究某塑料的组成
某塑料含有碳、氢元素,可能还含有氧和氯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该塑料充分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外,还可能生成氯化氢气体。取mg该塑料样品与足量干燥的氧气充分反应,用图3所示装置吸收生成的气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当气体被充分吸收后,测得装置甲、乙、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分别增加m1g、m2g和m3g。(无水氯化钙可作干燥剂,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甲、乙、丙、丁中试剂均足量)

   

(3)装置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塑料含有氯元素。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该塑料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5)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该塑料中碳原子与氯原子的个数比为73m3:88m2
B.若,则该塑料不含氧元素
C.若将装置乙与丙互换,也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若去除装置丁,则对测定氢元素的质量无影响
2023-06-22更新 | 10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