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题型: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 题号:22521937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时观察到:①水面上方铜制燃烧匙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②热水中白磷不燃烧;③气球……。(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热水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3)现象③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

相似题推荐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 (0.65)
【推荐1】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开水壶用久了会产生一层厚厚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①Ca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②氢氧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
(2)镁粉在军事上常用于制造照明弹,请写出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3)生活中食品放置久了会腐败变质,食品腐败变质实质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为了延长保质期,可以把食品放入冰箱里,这说明物质发生缓慢氧化的速率与______有关。
(4)如图是一种防霾鼻用空气净化器,里面填充物是硅胶(主要成分为 SiO2)。

①新鲜的空气成分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_(填符号);
②SiO2名称读作______
③下列物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______
A.PM2.5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
2022-02-04更新 | 28次组卷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 (0.65)
【推荐2】如图用微型实验装置进行CO还原Fe3O4的实验,并检验气体产物。

(1)写出W管内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写出一种尾气处理的方法____
2020-06-03更新 | 68次组卷
填空与简答-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科普知识: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家庭中使用的燃料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燃料的变革经历了从木柴、油、化石燃料等传统燃料逐渐改变为更加环保的新能源;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烧柴,80年代烧蜂窝煤,90年代大多数家庭用上了罐装燃气,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用上了管道燃气。家庭燃料经过了一次次的变革,体现了习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木柴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基本元素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和微量的矿质元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木材的着火点低于煤,各种木材成分不一样,各成分的含量不一样,所以着火点也不固定,范围为。柴火灶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
蜂窝煤是一名叫王月山的伙夫发明的,他观察到灶里的煤火燃烧不旺时,只要找根铁棍一拨,火苗就会从拨开的洞眼窜出,火一下就旺起来了。后来,他用煤粉做煤球、煤饼时,有意在上面均匀地戳几个通孔,不仅火烧得旺,而且节省燃料。
灌装燃气一般为液化石油气,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经加压压缩成液态灌装在钢瓶中。使用时气态液化石油气经减压器减压后送至燃具。
大连最早使用的管道燃气为煤气,“西气东输”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天然气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2021年以后我市大部分地区陆续使用上了天然气,家庭天然气的使用有效改善了大气环境,提高了人民生活品质。
现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解决化石能源面临的危机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在使用各种燃料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使用、节约资源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________和天然气;
(2)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丙烷是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它燃烧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①从燃烧条件分析,生火时木材比煤容易点燃的原因是_______
②图1中柴火灶通风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③柴火灶烟囱安装的时候,烟筒出烟口朝上(如图1),这种方法排烟顺畅,理由是__________
(4)诗人陆游曾记载:“书灯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可省油之半”。
①夹瓷盏(如图)是省油灯,用棉绳做灯芯;上层盏盛油,油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使油温升高,保持油灯持续燃烧;下层盏内水可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减少油的挥发,达到省油目的;

②“注清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出的水会减少,对该现象微观解释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
A.水分子数目减少       B.水分子间隔变大       C.水分子受热分解
2024-04-15更新 | 3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