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生活中常见化合物 > 酸和碱 > 酸的化学性质 > 酸的通性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 题号:22831678
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清你参与下列活动。
【实验探究】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则该同学是将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
(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图2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
借助于酸碱指示剂
(3)丙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大家纷纷提出了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只有K2SO4                    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K2SO4和KOH
【进行实验】
(4)为了验证猜想,学习小组选用Na2CO3、BaCl2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_________溶液中有H2SO4,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有H2SO4,猜想二正确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与反思】
(5)丁同学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
(6)同学们经过反思与讨论,最后认为方案一中的Na2CO3溶液可以用下列的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请你选出可用药品的字母序号_______。
A.FeB.KClC.CuO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目的】探究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
【查阅资料】a、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能被木炭夺去,生成氧化亚铜或铜。
b、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
【实验过程】
利用如图装置,分别取0.1g木炭粉与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按下表所示比例充分混合,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木炭粉与氧化铜混合的质量比充分反应后试管内固体的颜色
1:9红色固体
有金属光泽
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1:10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
1:11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1:12无黑色物质
1:13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1)实验Ⅱ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实验⑤中,反应后固体中“混有少量黑色物质”,该黑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__
(3)为检验实验④反应所得固体中是否含Cu2O,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和现象),则说明固体中含有Cu2O。
2023-12-30更新 | 15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家中的物品来探究酸的性质。这些物品有:食用醋精、食品干燥剂、鸡蛋壳、牵牛花瓣、生锈铁钉、纯碱、pH试纸(带比色卡)、筷子。
[查阅资料](1)食用醋精中含有10%~15%的醋酸,呈无色;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是氧化钙;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2)牵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将牵牛花汁液滴入醋精中_____酸能与指示剂反应
②将生锈铁钉放入醋精中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为_____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酸能与某些_____反应
③将碎鸡蛋壳放入醋精中_____冒出酸能与某些盐反应
④将纯碱放入醋精中有气泡冒出酸能与碱反应

[反思与评价](1)小红想利用pH试纸进一步测定醋精的酸碱度,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
(2)小明认为步骤④不能得到“酸能与碱反应”的结论,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小明重新设计以下方案验证“酸能与碱反应”。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
①向食品干燥剂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_____热量_____
②向上层清液中加入牵牛花汁液,再逐滴滴入醋精至过量__________

2020-02-25更新 | 127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学校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对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下列探究:
[探究一]向放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稀盐酸(如图1所示):

(1)烧杯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具有的另一个用途是____________
[探究二]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后剩余溶液的成分探究(假设二氧化碳已完全放出,杂质溶于水,不参加反应且呈中性)。甲、乙两同学分析认为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可能有盐酸或碳酸钠。为验证是否含有盐酸,他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查找资料: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试液试液变红有盐酸
取样于试管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______________

[探究三]测定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原理]通过测定足量碳酸钠样品与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来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设计]小伍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按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水准管高度可以上下调节,量气管是带有刻度的仪器)。

[反思与评价](1)在实验中,若没有植物油,测定结果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操作中,下列情况不影响测定结果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前试管中有空气                           B实验中水准管口有水溢出
C读数时量气管和水准管液面不相平       D实验后生成的气体在试管中仍有滞留
2020-03-27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