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溶液 > 溶解度 > 物质的溶解度 >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544 题号:5360530
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发现镁片完全溶解、石灰水混浊。
      
(一)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1)镁和盐酸的反应_____(填“吸热”或“放热”)。
(2)_____
(二)甲同学测得反应后试管内溶液pH<7,该溶液pH<7的可能原因是:①MgCl2溶液的pH<7; ②_____
(三)乙同学将反应后试管内溶液冷却,加入镁粉并滴入酚酞,溶液颜色无变化,再加热,发现溶液慢慢浑浊且变红。
【猜想】对实验中“溶液慢慢浑浊且变红”的原因,乙同学提出猜想:
MgCl2+2H2O=Mg(OH)2↓+2HCl,大家都认为此猜想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查阅】资料1:Mg(OH)2难溶解于水,升高温度可加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资料2:K、Ca、Na、Mg等活泼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反应,产生碱和气体。
【实验】乙同学重新在滴有酚酞的热水中加入镁粉,观察到液体慢慢变红并浑浊,镁粉表面产生气泡。收集并点燃气体,发现能燃烧。乙同学实验中“溶液慢慢浑浊且变红”的原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四)丙同学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掉入到碳酸氢钠溶液中,发现产生大量的气泡和白色不溶物。他非常好奇,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和白色不溶物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
Mg(OH)2MgCO3
溶解性难溶于水微溶于水
热稳定性受热易分解,能生成两种氧化物受热易分解,能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什么气体呢?
猜想实验方法现象结论
二氧化碳收集气体于集气瓶中,而后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现象猜想①不成立
氧气收集气体于集气瓶中,而后将_____放入瓶中;无明显现象猜想②不成立
氢气第一步,点燃产生的气体;
第二步,在火焰上罩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
气体能被点燃;
烧杯内壁无现象;
猜想
_____成立
(填序号)
_____
甲烷
实验探究二:
【提出问题】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
【作出猜想】丙同学根据资料分析认为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OH)2和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如图2所示
(1)根据实验Ⅰ的现象,写出加热白色不溶物时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2)实验Ⅱ中 称量“干燥的晶体”质量为2.85g,由此通过计算确定白色不溶物是成分是______。(请你写出计算过程)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1】某研究性小组取100mL饱和Ca(OH)2溶液做导电性实验,如图所示。观察到烧杯中电极处产生大量气泡,此外还发现一个异常的现象:石墨电极附近出现浑浊现象。

(1)灯泡发亮,说明Ca(OH)2在水中会解离出_________(填一种离子符号即可)等离子。
(2)烧杯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
(3)提出问题:什么原因导致出现浑浊现象?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可能是由于饱和Ca(OH)2溶液通电后,水的减少所致。
猜想2:可能是由于饱和Ca(OH)2溶液通电后,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导致固体Ca(OH)2析出所致。
【设计实验】
①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不成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确定猜想2是否合理,还需确定饱和Ca(OH)2溶液通电后,温度是否升高;之后,取100mL相同浓度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于烧杯中,加热至电解实验时上升的温度时,没有明显的浑浊现象出现,说明猜想2_________(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深入探究】
当把石墨电极换成铂电极,重复Ca(OH)2溶液导电性实验时,烧杯中没有出现浑浊现象。于是,提出出现浑浊现象可能与_________有关。
【注意:若答对以下题目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向浑浊液体中,滴加稀盐酸,白色浑浊物消失,无明显气泡产生,当改用CO2传感器实验时,得到图像如图所示,写出图像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拓展延伸】
查阅资料可知:饱和碳酸钙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pH值分别为8.4和12.8,而测得白色浑浊物溶液pH值为9.5.记录如下表。

饱和碳酸钙溶液饱和白色浑浊溶液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pH8.49.512.8
则该白色浑浊物成份是_________
2021-05-14更新 | 237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做了三个趣味实验,装置如图(气密性良好)。当开启分液漏斗的旋塞,液体滴入盛有固体的试管2中时,观察到不同的现象。
   
(1)若试管2中发生了化学反应,观察到试管1中水下白磷燃烧,试管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若试管2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观察到两支导管口同时冒气泡、吸滤瓶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试管2中的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若观察到吸滤瓶内盛有的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红色溶液变无色,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是水,试管2中的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请你解释溶液变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
2023-03-22更新 | 232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3】同学们对制作糕点常用膨松剂Na2CO3或NaHCO3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20℃

8%Na2CO3溶液

8%NaHCO3溶液

pH

10.6

8.0


溶解度10℃20℃30℃40℃
Na2CO312.5g21.5g39.7g49.0g
NaHCO38.1g9.6g11.1g12.7g

【探究一】NaHCO3和Na2CO3性质差异的探究
(1)现有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2CO3和NaHCO3溶液
酸碱性:取样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显__________色;
酸碱度:NaHCO3溶液___________Na2CO3溶液(填“>”或”“<”)。
(2)稳定性:按下图,实验中可观察乙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甲烧杯不变,则乙烧杯对应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结论: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性___________(填“强”或“弱”)。
(3)利用溶解度鉴别NaHCO3和Na2CO3:分别取Xg两种固体粉末加入20℃,10g水中充分溶解,通过观察溶解现象来区分,X可以是下列的__________。(选填A、B或C)
A.1.5g      B.0.96g      C.0.5g
【问题讨论】
(4)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_____(选填A或B)A.熄灭酒精灯       B.把甲、乙烧杯移开
(5)小试管内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探究二】测定NaHCO3和Na2CO3混合物10.0g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下图,夹持装置略)

【问题讨论】
(6)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
(7)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若没有装置E,NaHCO3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会__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8)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
【含量测定】
(9)测得装置D的质量实验前为120.2g,实验后为122.4g,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_______
【知识拓展】
(10)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以生成NaHCO3,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017-03-18更新 | 7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