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氧气 > 氧气的制取 > 实验室制取氧气 >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2 题号:5896694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指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你认为该装置中还缺少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 __________(填名称),其起_______作用,能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代替该物质__________(填“能”或“否”)。写出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______端进入(填“c”或“d”)
(5)实验结束后,有人问:“我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为什么不会复燃?”请你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6)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氢气,应选用_____________填字母)收集,氢气在点燃之前应先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制氧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保健、急救、大型化工生产等都需要制氧,使用时通过试剂发生反应产生氧气,某兴趣小组对便携式家用制氧机开展探究。
I.定性探究反应原理
(1)该制氧机中有一包过碳酸钠粉末和一包二氧化锰,向盛有过碳酸钠的烧杯中加入水,观察到产生气泡非常缓慢,向其中放入二氧化锰,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
(2)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在常温下也可以快速制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3)从便于携带的角度分析,上述两组药剂中______更适合用作制氧机中的制氧剂。
II.定量探究实际制氧效率
【资料】理论上生成150mL氧气,分别需要5%的过氧化氢溶液7.6mL,过碳酸钠1.4g。
(4)小组同学取上述两种药品分别加入0.2g二氧化锰进行对比实验,比较过氧化氢溶液和过碳酸钠制取氧气的效率,测得数据如图1(20min后几乎不产生氧气)请分析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的依据是______

III.探究反应的装置
(5)化学制氧机内缸如图2。为保证制氧的效果稳定,制氧机反应仓的加水量在夏季比冬季的高,原因是夏天气温更高,______

(6)实验室根据上述化学制氧机原理示意图组装制取氧气的装置,除A—D仪器外,如图3,还需补充的仪器是______

(7)小组同学利用饮料瓶、吸管、输液管等日常用品设计共制作了简易制氧机,如图。他们想为鱼缸中的鱼供氧,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填“甲”或“乙”),该装置与化学制氧机相比,优点是______;缺点是______
2023-11-23更新 | 65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为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相关情况,小明和小强进行了相应的实验。
(一)小明进行了三次实验并记录了收集到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数据如下表:
实验过氧化氢的浓度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二氧化锰质量/g收集时间/s
10%20040
10%20130
15%X120

(1)
实验①和实验②的组合,其实验目的是_______
(2)实验③中,X的值应为_______
(3)得到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过氧化氢分解得越快”的实验组合为____(填实验序号)。
(二)小强将盛满水的量筒倒置于水槽中,通过分液漏斗把20mL某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加入锥形瓶中,记录反应过程中量筒内气体体积的变化情况。

数据如表:
时间/min1357910
量筒读数/mL60.082.08889.59090
请回答:
(4)开始实验时,即将导气管放入水槽,本实验收集气体的最佳时机是(填字母)。
A.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时,即开始收集
B.导气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即开始收集

(5)根据以上实验和实验数据分析,最终生成氧气的体积是_______mL。
(6)在上面的坐标图中绘制出0~10min生成氧气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7)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2021-10-14更新 | 25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3】二氧化锰和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都有催化作用。为比较二者的催化效果,进行如图一所示实验:将68g5%的过氧化氢溶液快速推入锥形瓶中(装置气密性良好),并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容器中的压强变化,结果如图二所示。

(1)二氧化锰质量应与硫酸铜质量相等。则该Cu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2)由图象可知:常温下,______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催化效果更好。
(3)小明推测两条曲线最终将合并在一起,其理由是______
(4)小强认为上述实验还不够严密,其理由是______(写一点)。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上述实验中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____
2020-05-20更新 | 1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