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构成的奥秘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分子 > 物质的微粒性 > 微粒的共性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8 题号:7157779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两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B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B实验烧杯C的作用是________
(2)A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该实验成功的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装置气密性好;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③红磷过量或足量;④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⑤要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相似题推荐

【推荐1】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案一】如图1

(1)图1实验可观察到乙烧杯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色,该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 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2)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一点即可)
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图1装置进行改进,改用图2装置探究微粒的运动性
【查阅资料】
①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②T形三管属于微型化学仪器,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
(3)_______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填“ba”或“bc”)。
(4)微热细弯管处的浓氨水,纱布条变红的速率会_________(填“变慢”或“加快”)
2021-01-28更新 | 52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2】17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 A 中溶液的颜色为_____色,说明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____,说明浓氨水_______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上图所示)。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烧杯A中____的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____不断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使烧杯A中的溶液出现上述现象。
(4)经过小组同学的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上述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022-12-06更新 | 49次组卷
【推荐3】为探究分子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已知酚酞溶液遇氨水显红色,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方案一】如图1
(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方案二】如图2、图3
瓶内小纸花是用白色滤纸折叠而成用细线固定在无色透明塑料瓶中,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迅速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5℃的热水中。
(3)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温度越___________(填“高”或“低”),分子运动得越快。
(4)图2图3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多个,以下被控制的量设计合理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滴加浓氨水的量相同B.塑料瓶大小相同
C.纸花相同D.温度相同

【方案三】如图5、图6

如图5和图6所示,用甲、乙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用相同大小的力,将栓塞慢慢推入。
(5)容易被压缩的注射器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
(6)通过对比上述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的微粒间的间隔比水的___________(填“大”或“小”)。
2021-10-16更新 | 1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