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金属和金属矿物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金属与氧气反应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6 题号:7386566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将两根铝丝分别插入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发现产生气泡的速率不同,于是进行了下列研究:
〖提出问题〗影响铝和酸反应的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酸的浓度 猜想二: _______ 猜想三: _______ 猜想四:金属的颗粒大小
〖验证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是否正确,小明同学惊醒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打磨后质量相同、粗细一致
的两根铝丝、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倾倒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稀盐酸


______________


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①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
②反应前打磨铝丝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四是否正确,小阳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打磨后质量相同、粗细不同的两根铝丝、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倾倒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稀盐酸

放入细铝丝的试管产生的气泡更快
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小铭将铝丝与一定量稀盐酸混合在一密闭容器内反应,利用压强和温度传感器测出了反应过程中压强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由图可知: _________ 点(填字母)时铝与盐酸反应结束
(2)分别解释压强曲线AB段、BC段、CD段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进行操作如实验1:选用实际容积为50mL的硬质玻璃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铜粉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硬质玻璃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30mL刻度处推至20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3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
(2)选择铜作为反应物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内的实验现象为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①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完成下列内容。
硬质玻璃管的容积/mL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体积/mL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mL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503018______
②上述测定结果偏______(填“高”或“低”)。
③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                 B.读数时冷却至室温
C.加入铜粉量太少                                   D.加入铜粉量太多
(5)小明同学设计出如实验2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在粗铜丝末端的燃烧匙中放足量白磷。如图为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得的广口瓶中气压变化情况。

①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一端,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
②图像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③DE段压强突然增大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6)实验3: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数字传感器测实验2、实验3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依据如图信息,实验______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_
2024-05-15更新 | 42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关于物质燃烧的两组实验。
实验一:甲组同学探究燃烧条件
提供物品:①酒精灯、②铜片、③火柴头、④火柴梗、⑤沙土、⑥三脚架
【实验探究】
探究内容实验设计与操作实验现象
探究1: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火柴头燃烧,沙土不燃烧
探究2: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
【解释与结论】
(1)探究1得出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为______
(2)探究2说明火柴头的着火点比火柴梗的着火点______(填“高”或“低”)。
【拓展与应用】
户外野炊时,为使木柴燃烧得更旺,往往将木柴架空,这是为了______
实验二:乙组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操作步骤: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铜丝在加热过程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乙组同学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 mL21 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乙组同学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1%,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①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次数较少
②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
③加入铜丝量太多
2022-02-26更新 | 46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FeCl3溶液的相关性质。
相关信息:Fe和Fe3O4,易被磁铁吸引,FeO是一种黑色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Fe3O4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FeCl3具有氧化性,与单质铁等物质化合时铁元素化合价会降低。
(1)实验一:将饱和FeCl3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至沸腾后,发现逐渐产生红褐色沉淀,加热时,FeCl3,易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固体物质和盐酸,红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将实验一蒸发获得的红色固体灼烧,颜色由红色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①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物质加热也能分解得到对应的金属氧化物,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物质则无此性质。结合实验,从物质类别及其溶解性推断,通过加热分解___________可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
②将氢氧化镁和铜粉混合物充分加热,得到的固体物质与原混合物质量相同,请问,氢氧化镁和铜粉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实验三:小组同学用多根玻璃棒蘸取饱和FeCl3溶液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在1分钟内观察到玻璃棒表面颜色的变化依次为:黄色、红褐色、红棕色,黑色。
①同学们对黑色物质的成分产生了疑问。联系酒精的可燃性、还原性等相关性质,对黑色物质的成分提出了猜想,经讨论,可能是_______和Fe3O4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②为了确定黑色物质的成分,收集黑色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观察现象黑色粉末全部被磁铁吸引综合实验现象判断,此黑色物质成分是_______
向装有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观察现象固体逐渐溶解,但无气泡产生
2020-05-14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