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课前·课中·课后 北师大版 第14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章末检测A卷
全国 七年级 课后作业 2023-06-10 70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生物圈中的人、走进生命世界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1. 下列现象不属于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A.土地沙化B.竹子开花C.温室效应D.水土流失
2023-06-01更新 | 173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2. 垃圾分类能保护环境,小区内分别设置如下四个标志的垃圾桶,人们应把鸡腿骨归置于(       
A.   B.   
C.   D.   
2023-06-10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3. “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绿色家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向世界发出的倡议。下列措施中直接促进这一目标达成的是(  )
A.秸秆焚烧B.退耕还湖C.植树造林D.垃圾分类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4. 因空气污染引起的酸性降水被称为()
A.酸水B.酸雨C.酸雾D.酸气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5.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生活方式与倡导的“低碳生活”不相符的是(       
A.购物时自带环保袋
B.出门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便利生活,多点外卖
D.一旦不用电灯就随手关掉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6. 2021年4月,日本正式决定将福岛核电站内储存的核废水排放入海,2022年7月22日,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举行临时会议,正式批准该项计划。核废水排放入海最终会污染(       
A.海洋生态系统B.日本本土
C.城市生态系统D.整个生物圈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8.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下列做法与上述观念冲突的是(       
A.垃圾要分类,生活要品位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C.纸张双面用,节约又环保D.拧紧水龙头,杜绝长流水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名校
9. 明代《农政全书》中早有记载“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旱灾后需要警惕蝗灾暴发。下列治理蝗虫灾害的做法中,最合理的是(  )
A.用塑料薄膜覆盖农作物B.大量喷洒农药杀灭蝗虫
C.集结人力大规模捕捉蝗虫D.合理放养青蛙、鸭子等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11. 居室内的放射性氡污染主要来源于(  )
A.油漆B.家电辐射C.天然大理石D.油烟
2023-04-18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12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12. 2021年12月珠海出现赤潮现象,这最有可能是(  )引起的。
A.夜光虫B.变形虫C.满江红D.草履虫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13. 青蛙是农田害虫的天敌,是庄稼的“卫士”。下列保护青蛙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减少化肥的使用量B.把蝌蚪带回家饲养
C.不捕食青蛙D.不向河流或池塘排放污水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名校
14. 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       
A.增加植被覆盖率B.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用碱性物质中和酸雨D.通过净化装置,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023-03-16更新 | 145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15.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今年夏季反常的高温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缩影。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  )
A.在田间焚烧秸秆B.绿化美化环境
C.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D.淘汰高耗能企业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容易(0.94)
16. 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越来越强,很多城市已将原来的简易垃圾箱换成了分类垃圾箱,如图,请据图回答:

(1)从垃圾箱上的标志可以判断,甲中装入的应该是 _____垃圾,乙中装入的应该是不可回收垃圾。
(2)请将以下生活垃圾进行分类:①废报纸;②易拉罐;③薯片包装袋;④塑料瓶;⑤脏纸巾;⑥苹果皮。应装入甲中的是 _____(填序号),应装入乙中的是 _____(填序号)。
(3)其实,即使是人们公认的不可回收垃圾,有些也可以变废为宝,请写出一种对其进行科学利用的方法:_____
综合题 | 较易(0.85)
17. 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后,设计实验对蛙卵的孵化率进行了探究(如下表所示)。兴趣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将60粒蛙卵随机分为两份,分别放于A、B两鱼缸中,然后将A、B两鱼缸旅置在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孵化,每天定时观察,待蛙卵孵化后,比较A、B鱼缸中蛙卵孵化的数量。请分析回答:
组别水质洗洁精水温蛙卵数孵出的蝌蚪数
A组河水500mL未添加22℃30个
B组河水600mL添加少量22℃30个
(1)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能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请尝试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组中蛙卵数均为30个,为什么不用1个?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B两个鱼缸中的蛙卵解化率几乎相同,则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如果A鱼缸中的蛙卵孵化率远远大于B鱼缸,则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25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综合题 | 容易(0.94)
18. 雾霾天气不仅会使大气能见度降低,还会引发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等疾病,威胁人类健康。雾霾中有多种成分,其中入肺颗粒物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排放的残留物。
(1)生活中,我们提倡用鼻呼吸,因为人的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阻挡灰尘;鼻腔内表面黏膜中分布有______,可对空气加温;黏膜分泌黏液,使空气变得______
(2)雾霾随空气吸入人体时,肋间外肌和膈肌______(填“收缩”或“舒张”),肺扩张,使肺内气压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于是气体就进入肺部。
(3)为探究雾霾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某校科研小组开展“呼吸系统中不同部位颗粒物沉积情况”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

颗粒物直径(微米)

在人体的主要沉积部位

10

气管、咽、鼻、喉

5

支气管

2.5

细支气管、肺泡

据表可知,直径在______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它们能够通过“鼻→______→细支气管→肺”的路径进入肺,直接影响肺的______功能。这说明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4)为了探究空气中入肺颗粒物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该科研小组进一步在城市主干道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

组别

入肺颗粒物(微克/立方米)

清晨(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车流量大)

中午(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①在该研究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填“调查法”或“实验法”)。
②为减少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
③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根据以上研究,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易
考查范围:生物圈中的人、走进生命世界

试卷题型(共 18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5
综合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生物圈中的人
2
走进生命世界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单选题
20.85垃圾分类单选题
30.85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和措施单选题
40.85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单选题
50.85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和措施单选题
60.85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单选题
70.85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和措施单选题
80.94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和措施单选题
90.94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和措施单选题
100.85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单选题
110.85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单选题
120.85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单选题
130.85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单选题
140.85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和措施单选题
150.94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单选题
二、综合题
160.94垃圾分类
170.85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80.94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