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走进生命世界 >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0 题号:15037216
海带是大家喜爱的一种食物,海带的生长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两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探究温度或二氧化碳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比率)的影响。请分析实验数据(25℃时海带腐烂,所以生长率为负值),回答下列题:

(1)实验1所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
(2)海带靠______完成繁殖。
(3)实验过程中除改变温度外,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都应该保持一致,理由是___________
(4)海带生长率增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在______℃之间。
(5)明明同学的结论是: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海带的生长率越大。你是否同意他的结论?___________。数据表明,当二氧化碳含量超过700ppm时,海带的生长率的增长将逐渐______(选填“加速”或“减缓”)。

相似题推荐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过程是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的基础。某兴趣小组发现海螳螂喜欢栖息在海边岩石缝或石块下面。为探究“某非生物因素对海螳螂生活的影响”,将全班同学分为7组,每组选取10只海螳螂,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铁盘内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放潮湿沙土,一侧放干燥沙土,其余条件相同。
步骤二;分别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海螳螂。静置2分钟后,每分钟统计1次两侧的海螳螂数目,统计10次。记录统计结果,将7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取平均值,所得数据如图所示,分析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为______;为了确保探究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兴趣小组的同学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请至少列举一条:____________
(2)每组选用10只海螳螂做实验,而不是1只,原因是_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从第______分钟开始,海螳螂的分布开始趋于稳定,且分布在______处的海螳螂数量较多。
(4)分析以上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2022-11-07更新 | 66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马铃薯是由地下匍匐茎膨大形成的。马铃薯芽眼萌发会产生毒素,致使马铃薯不宜食用。为了更好地储藏马铃薯,减少浪费,某中学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某种食用马铃薯储藏期的影响,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马铃薯数量(个)实验处理芽眼开始萌发所需时间(天)
A2025℃(常温)12
B204℃(低温)22
(1)【提出问题】温度对马铃薯储藏期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_________
(2)【制定并实施计划】本实验变量是______。选取马铃薯时, A、B两组数量、大小、品质、芽眼数相同;其它环境条件要适宜且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观察记录每个马铃薯上的第一个芽眼开始萌发所需时间,统计并计算各组的______,得出实验结果,如上表所示。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______条件下马铃薯的储藏期更长。
(4)【进一步探究】除温度外,影响马铃薯储藏期的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答一点即可)。
2024-02-20更新 | 14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为践行“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理念,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厨余垃圾和EM菌进行堆肥,几天后堆肥桶内出现黏稠状的淡黄色液体——液肥。该兴趣小组开展了液肥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探究实验。

项目

1

将500g土壤平均分配到两个花盆中,将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若干土豆块均分后,分别埋入花盆中距离土壤表面以下3cm处,花盆分别标记为甲和乙,均置于光照充足且通风处

2

将液肥以适宜比例稀释,每隔一天浇入适量稀释液肥

每隔一天向盆内浇入与稀液肥的清水

3

10天后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土豆的株高和茎的周长,取平均值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过程中选用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土豆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每隔一天应浇入与稀释液肥______(填“等量”或“不等量”)的清水,设置甲、乙两组是为了形成______实验,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3)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甲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均______(填“>”“=”或“<”)乙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说明液肥能促进植物的生长,验证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4)垃圾被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你作为一名中学生,除了上述应用,请提出一条将垃圾“变废为宝”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2-01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