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 分布广泛的微生物 >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1 题号:20257262
下面是家庭酿造甜酒的操作过程。
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加盖密封,置于温暖的地方;③用凉开水将霜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左右;④将糯米用水淘洗干净后倒入蒸锅蒸熟(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请对照制作工序,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制作甜酒的操作步骤(用序号表示)______
(2)酿酒所用的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与乳酸菌最明显的区别是______
(3)往冷却的糯米饭里加入一定量的酒曲,这是菌类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______
(4)酿酒过程中先将糯米饭蒸制的目的是:______
(5)在酿酒的过程中,需将器皿加盖密封,因为酵母菌在______条件下,才能产生酒精。
(6)若要探究密封条件对于酿酒过程的影响,可设置一组将器皿敞口的放置,其余条件应设置为______(相同/不同)。推测一段时间后,散口器皿中______(有/无)酒味。
(7)在酿酒的过程中除了产生了酒精还会出现一些泡沫,由图可知,泡沫中的气体是酵母菌分解有机物过程中释放出来的______。据图可知,若要生产市面上不同酒精浓度的甜酒,需要控制发酵条件中______的浓度。

(8)一名同学按上述工序制作甜酒,几天后,发现糯米饭发霉,甜酒没制出来,请你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

相似题推荐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柳州螺蛳粉是风靡全国的网红食品,其重要配菜是酸笋。腌制酸笋时常加入食盐,为探究食盐含量对酸笋发酵和保存的影响,某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将新鲜竹笋洗净,切丝
第二步控制
食盐含量
A组B组C组
食盐含量1%食盐含量7%食盐含量12%
第三步将食盐加入笋丝拌匀后装入发酵罐,并对发酵罐进行_X_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实验结果第3天酸化;第11天出现腐臭第11天酸化;第30天出现腐臭酸化不明显;第60天出现腐臭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在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因此第三步“X”表示的处理方式是______(选填“密封”或“敞开”)。与动植物细胞相比,乳酸菌的细胞结构特点是______,故属于______生物。
(3)在实验结果中三组均出现腐臭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在笋中生长和繁殖。
(4)科研人员在适宜的条件下将乳酸菌进行培养,该菌在培养基上通过______的方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即______
(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食盐含量会影响酸笋的发酵时间和保存期限,因此,在酸笋腌制过程中,我们可采用______组中设置的食盐含量让笋迅速酸化;在酸化后可添加适量______以延缓酸笋腐败。
(6)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是______。
①立即上床睡觉休息   ②采用科学的方法(如催吐法)进行自救   ③迅速到医院救治   ④拨打“120”求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3-04-06更新 | 82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抗生素在现代畜牧业中被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造成牛奶中抗生素残留。若长期饮用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会影响人体健康。为了寻找合适的奶源制作酸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将编号甲、乙、丙的三张灭菌滤纸圆片,分别浸润如表各检测样品后,放置在涂满了细菌的培养基上,在37℃环境下培养24小时,结果如图:

组别

检测样品

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待测牛奶

不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1)培养基的作用是为微生物提供______。滤纸圆片高温灭菌的目的是______
(2)乙组实验结果表明,此待测牛奶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用于制作酸奶,原因是______
(3)有人提出,经过消毒可使牛奶中抗生素失效,为了验证这一说法,科研小组在原实验基础上设置了丁组,那么丁组的检测样品应该为______的鲜牛奶。若丁组实验结果形成______,则说明消毒不能使牛奶中的抗生素失效。
2022-01-22更新 | 93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制作的食品,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影响”得到的数据,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发酵天数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第9天

第11天

第13天

4%(1号坛)

1.6

3.2

3.8

3.5

3.4

3.2

6%(2号坛)

1.2

5.5

4.0

1.8

1.2

1.2

8%(3号坛)

0.5

2.0

1.8

1.3

1.5

1.2


(1)由实验数据可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而呈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为避免制作的泡菜危害人体健康,应该_____
(2)制作过程中所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制作时将备好的原材料和盐水按一定的比例装坛后,泡菜既要加盖,还要用来封口,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该试验中除了盐水浓度不同外,蔬菜的品种、重量、处理方法以及所加调料都要_____
(3)兴趣小组在25℃测定的各发酵天数的亚硝酸盐含量都低于15℃时测定的数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硝酸盐是其他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在较高的温度下,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分解______产生大量______,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
2019-03-21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