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圈中的人 > 人体的营养 > 消化和吸收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31 题号:5272978
我们剧烈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加深,同时有机物的消耗增加,补充糖类食物是恢复体力的最有效方法。淀粉是人体的主要糖类来源,它进入体内被组织细胞利用需经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图一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装置,图二是某人在一次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三是淀粉的消化终产物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现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三份,两份处理为碎屑,一份保持馒头块,设计了图一中的三组实验,具体做法如下:
①组试管加入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②组试管加入馒头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③组试管加入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
若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进行探究时,应选取_________实验装置。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37 ℃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发现_________组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_________
(2)图三中,淀粉的消化终产物经过程①_________进入血液,来自过程②的氧透过_________进入血液,最终氧和葡萄糖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其主要场所是_________,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3)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通过图三中过程③排出体外。此过程对应图二中曲线_________段,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_________状态。
(4)细胞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主要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升,而实际每天排尿约1.5升,这是因为图三中[   ]__________。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结构可能是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否与舌的搅拌以及唾液有关,某同学设计并实施以下实验:在ABC试管中分别做如下处理,并置于37℃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试管后分别在3支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

试管编号

A

B

C

加入物质

馒头碎屑,2mL唾液

馒头碎屑,2mL清水

馒头碎屑,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1)本探究实验的对照组是___。馒头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唾液中的___分解成___
2)如果要证明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与舌的搅拌有关,应选择试管______进行比较。
3)淀粉遇碘液会变蓝。该同学假设馒头的消化与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则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A___B___C___
4)将3支试管置于37℃温水中,目的是___
5)结合以上实验,请你提一条恰当的生活建议___
2021-07-05更新 | 79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都昌米粑鲜香味美,是九江地区的一道美食。都昌米粑是用米粉加开水和成把皮,再包上腊肉等馅料后蒸制而成。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请你协助兴趣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1)提出问题:唾液能促进米粉的消化吗?
①做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如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熟米粉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3毫升唾液

A

3毫升唾液

3毫升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保温时间

10分钟

滴加碘液

2滴


②用1号和2号试管做对照实验,在A处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1号试管加入碘液后溶液颜色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选用1、3、4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2-22更新 | 122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研究人员发现,厨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嗜淀粉乳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降解塑料,为了探究“嗜淀粉乳杆菌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研究人员将厨余垃圾制成培养,取300mL厨余垃圾培养基平均分成三份,分别采用下列三种发酵方法进行处理:
不灭菌接种(A):在厨余垃圾培养基上直接接入0.2g嗜淀粉乳杆菌。
灭菌后接种(B):将厨余垃圾培养基用灭菌锅高温灭菌20min,冷却后再接入0.2g嗜淀粉乳杆菌。
不灭菌不接种(C):厨余垃圾培养基不灭菌,且不接种嗜淀粉乳杆菌。
②将三份处理后的培养基都放置于无氧、35℃环境下发酵,每隔24h取样并分析乳酸浓度,所得数据绘制如图所示。
③同时,研究人员也分析厨余垃圾在上述种发酵条件下的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发现微生物的种类越多,乳酸产量越高。
(1)该研究形成两组对照实验,若A和C形成对照,探究的问题是 _____
(2)若要分析厨余垃圾中是否有将淀粉分解为乳酸的菌种,可以选择 _____两组作为对照。
(3)请写出实验中为控制单一变量所采取的一项措施:_____
(4)据图可知,根据该实验的结果,48h后乳酸产量最高的处理方法是:_____
(5)结合资料说说处理厨余垃圾的一项意义:_____
2022-12-26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