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河南 八年级 期末 2024-01-17 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走进社会生活、勇担社会责任、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国家利益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下列同学的行为与上述古语的寓意相符的是(     
A.小强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质
B.小轩以参与实践活动为由拒绝写书面作业
C.小海在家附近的路口做志愿者
D.小玉为防止上当受骗,拒绝与陌生人交往
2024-01-1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2. 从几年前为帮助癌症患者筹集治疗费的“全城吃面”,到免费给环卫工人、孤寡老人等提供早餐的“爱心粥屋”,再到为听障男孩急寻遗失人工耳蜗的“微信接力”…上述郑州的“凡人善举”表明(     
①郑州有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②为人排忧解难彰显生命价值
③自觉承担责任能够温暖社会          ④关爱他人不必考虑他人感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4-20更新 | 5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霞飞路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下列事件中符合此要求的是(     
A.小红在发放新课本时,把破损的换给与自己有矛盾的小张
B.小王每周都把该换洗的衣服拿回家让妈妈洗
C.小鸣总是把自己不喜欢的零食分享给朋友们
D.平平坚持做家务,分担父母的辛劳
2024-01-1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某人民法院审结一起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罪案件,被告人杨某多次使用伪造的驾驶证,被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珍惜美好生活,尽量不违法
②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
③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④罚金属于主刑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4-01-1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5. 《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指出,我国每100个上网的青少年中就有13个成瘾;而“网瘾”群体中,每100个人中又有23个是初中生。一些“网虫”荒废学业,与父母反目成仇,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网络对青少年来说弊大于利②青少年要增强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
③青少年还不能有效利用网络,要远离网络④青少年上网成瘾率较高,需要加强引导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6. 古训“人而无礼,焉以为德。”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B.文明有礼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规范
C.文明有礼体现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
D.文明有礼是科学文化素质的内在表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这一规定表明(       
A.维护社会秩序能够避免混乱B.违反法律应当受到民法典处罚
C.规则是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D.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社会规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8. 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会主动帮忙;看到班级地面有垃圾时,他总会及时弯腰捡起。他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     
①不求回报,乐于奉献                                     
②遵守制度,修改规则
③帮助他人,承担责任                                     
④明辨是非,自强不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在“关爱是一门艺术”的班会课上,林老师让同学们分享关爱他人的故事。下面同学们的分享最符合要求的是(       
A.考场上,深深通过手势向朋友传答案B.小慧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匿名捐款捐物
C.华华公开说给申请助学金的同学捐钱D.见到求助信息,小明不假思索就答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在学校,我们既要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要时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反思我们的言行是否妨碍了他人。这说明(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
③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④遵守公共生活的规则是一种被迫行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