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走进法治天地 > 法律伴我们成长 > 我们与法律同行 > 树立法治意识
题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 题号:11697469
【不造谣   避免违法行为】

材料一:10月12日晚,多名网友向警方举报:有一网民在微博发布夸大青岛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的虚假信息。13日,嫌疑人井某被查获。经审查,井某对其为吸引微博人气,编造虚假信息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井某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被行政拘留15日并处罚金500元。

材料二:今年2月7日下午,赵某出于好玩和希望延长放假时间的目的,编造了大连市延迟企业复工的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令(第4号)发布到微信群中,被多名网友转发,造成该虚假信息被广泛传播。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赵某肆意编造虚假的疫情信息,在网络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其行为已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依法应予惩处。


(1)材料一中井某和材料二中赵某的行为分别属于哪种违法行为?赵某的违法行为具有哪些特征?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知识点】 树立法治意识解读

相似题推荐

分析说明题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1】品评法治生活。
张建民,是一名退休干部,他坚持在农村义务普法 20 多年,为 26 万多人次免费上过法律课。一天,有母女俩找到张建民评理。
女儿:“张老师,你今天要先给我妈妈上上课,她侵犯了我的人身自由,还打我骂我,”
妈妈:“她只有17岁,却跟一个20岁的小伙子谈恋爱。她不听劝,我只能把她关在家里,她还打110报警说我软禁她,您看怎么办?”

(1)从法律角度考虑,张老师会对“女儿”做出哪些肯定评价和真诚劝告?
(2)张老师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3)从上图张建民的话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2016-11-18更新 | 335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15岁的初中生李某原来表现良好,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后来跟社会上有流氓行为的人来往,逐渐变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经常旷课,有时还偷拿同学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的批评教育。但他仍不思悔改,发展到在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还多次参与赌博,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一天晚上,他趁李大娘的儿子出差未归,持刀爬进李大娘家企图盗窃财物,被发现后,把李大娘打昏在地,抢走了现金1000元。经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判处张某有期徒刑3年。请回答:


(1)李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2)青少年应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3)“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2019-08-19更新 | 83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较难 (0.4)
【推荐3】防校园暴力,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表一:某市校园暴力产生原因分析: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人数

占比例

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或家庭暴力影响

24286

67.62%

2. 暴力文化、影响情绪不稳定、缺乏自制力

23895

66.53%

3. 对暴力的认同与膜拜

23764

66.17%

4. 学校管理松懈,重智轻德,不重视法制教育,对违纪学生处罚较轻

20323

56.58%

5.“问题学生”的帽子的学生增加学生叛逆心理

20551

57.22%


表二:某市学生对校园暴力态度统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表一,谈谈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
(2)结合表一、二,思考若要减少校园暴力事件,学校和学生应该如何尽责?
2017-08-18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