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文明与家园 > 守望精神家园 > 凝聚价值追求 >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表现
题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13941580
弘扬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月15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引起广泛热议和学习热潮。总书记科学精辟概括出二十字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习近平鼓励作为我们福建人要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脚踏实地,努力谱写出八闽大地发展新的篇章,决不辜负总书记的厚爱和重托。


(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抗疫精神、福建精神等民族精神的内涵。
(2)结合教材,请你说说我们福建人弘扬抗疫精神、福建精神等民族精神的理由。
(3)在生活中,作为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福建精神等民族精神?

相似题推荐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1】【抗疫防疫】在近三年的抗疫严峻斗争中,正是因为有了武汉人民的牺牲和奉献,有了中国人民 的坚持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疫情防控的积极向好态势。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中国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被载入史册!


(1)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2)这一精神具有怎样的深层内涵?

【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源泉,是一个民族最动人的精神底色。我们之所以有自信,其本质是有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自信。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时代我们应怎样坚定文化自信?
2022-11-27更新 | 34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2】2020年4月24日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五十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

【回首走过的路】

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基础薄弱,资源紧缺,又毫无外援,人造卫星研制之路十分艰难。卫星上天需要大量计算,但当时自动计算器都属于比较先进的计算设备,更多是用半自动手摇计算机,有时任务急了,科研人员连算盘都会用上。“东方红一号”总设计师清晰地记得,计算室里一群年轻人成天在那“噼噼啪啪”地算。科研人员就这样依靠人工,一点一点把卫星数据算了出来。

要发射173公斤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离不开运载火箭提供的强劲动力,为此研究团队一共进行了19次试验,前面13次都以失败告终,最后的6次都成功了。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东方红》乐曲在浩瀚太空奏响,中国开启了太空时代,走出了自己的航天之路。


(1)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哪些精神推动中国人走出自己的航天之路。

【接力前行的路】

从踏进“星空王国”的“东方红一号”,到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载人空间试验平台“天宫一号”,再到“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短短50年时间里,整个中国航天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这都是一代代航天人不懈努力的结果。未来,对于“星辰大海”的探索仍需接力奋斗。


(2)我国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什么还需要接力奋斗?
2020-07-14更新 | 97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现用汉字是由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汉字的无穷组合,形成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

材料二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材料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为表彰在抗疫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20208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1)据材料一,概括汉字的演变及无穷组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中国的脊梁”指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3)据材料三,谈谈国家表彰共和国功勋模范人物的意义。
(4)据以上材料及所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培育民族精神。
2021-12-26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