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遵守社会规则 > 做守法的公民 > 预防犯罪 > 犯罪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题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3 题号:16555341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法律规定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关案例
①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
②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
③吴某某等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帮助,支付结算金额人民币3亿多元,违法所得人民币195万余元。
(1)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上述案例中的哪一个行为是犯罪行为?为什么?
(2)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请就我们如何预防犯罪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相似题推荐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1】同龄人的启示

中学生小航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后来跟社会上一些小混混交往后,逐渐变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并经常旷课,有时还偷拿同学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教育。但他并没有接受教育,仍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还参与赌博等活动,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之后小航还是不思悔改,一天晚上,他趁邻居王大妈的儿子出差未归,持刀爬进王大妈家企图盗窃,被王大妈发现后,当即把王大妈打昏,并偷走现金1000余元。经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判处小航有期徒刑3年。


(1)小航持刀爬进王大妈家企图盗窃的行为与之前的行为有何区别?
(2)小航最后走上犯罪道路对我们中学生有何启示?
2022-10-18更新 | 54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小王因持刀抢劫致人重伤,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3年。
②小明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大声喧哗。
③小杨纠集他人结伙滋事,受到行政拘留的处罚。
(1)请你将上述情境按照对社会危害程度由轻到重进行排序。(只写序号即可)
(2)①中小王的行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人民法院依据哪部法律对他进行制裁?
(3)按照违反法律的类别,③小杨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2024-01-04更新 | 14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防微杜渐预防犯罪】
下面是某班开展的模拟法庭活动中的庭审片段,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诉人犯罪嫌疑人徐某为了搞钱去网吧玩游戏,伙同他人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我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徐某提起公诉。

(1)徐某的行为涉嫌哪一类违法行为?请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材料二   辩护人15岁的徐某原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竟多次拦路抢劫。案发后,徐某向公安机关自首,认罪态度良好,请求法官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徐某的悲剧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三   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删除了“敢于斗争”“见义勇为”等内容,不再鼓励中小学生牺牲自我“敢于斗争”,而是要求他们“珍爱生命保安全”“会自护懂求救”。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青少年应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023-11-26更新 | 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