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走进法治天地 > 法律伴我们成长 > 我们与法律同行 > 树立法治意识
题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16695674
【案件聚焦 明理守法】

未满18周岁的学生小光等三人,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时在校不认真学习,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迷网络游戏。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他们在某茶庄附近多次对路过行人持刀抢劫。最终,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分别判处三人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1)小光等三人的持刀抢劫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
(2)为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请你向同龄人提出建议。

相似题推荐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1】以下是小方同学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   小方的邻居在小区公共绿地里种菜。小方劝邻居不要这样做,邻居却说:“这是我的自由!”

情境二   小方在商场买了双鞋,穿了两天,脱胶了。

情境三   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为此,学校举行了主题教育活动,小方和同学们表示要以实际行动保护黄河。


(1)情境一中,如果你是小方,你怎么回应邻居?请运用教材观点作答。(至少写出两条)
(2)情境二中,小方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权?
(3)情景三中,为了号召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保护黄河,你和小方将采取哪些宣传方式?(写出两个即可)
2023-07-26更新 | 27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未成年人在犯罪发生前,就已沾染上许多不良恶习;70%左右的犯罪与网络有关,网络内容良莠不齐,特别是色情、暴力等内容对未成年人影响极大,容易诱发犯罪;经常在一起吸烟、酗酒的人,可能在烟、酒的维系下结成不良团伙,实施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除此之外,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取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等,也可能诱发未成年人犯罪。

材料二:2017年4月7日,一段“福建南安惊现校园欺凌”的视频在网上流传,经调查,该事件发生在一巷子内,视频中被踢打的女生系某校七年级学生赵某,两名打人者并非在校学生。事情起因系赵某与视频中打人者吕某在QQ群里发生口角冲突,进而约在校外理论。当日11时40分左右,吕某纠集黄某等在一巷子内对赵某进行踢打……


(1)材料一启示我们应该如何远离违法与犯罪?
(2)如果你遇到类似材料二中的伤害事件,你会如何做?
2019-01-03更新 | 32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11月19日,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北京召开。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联网普及率达73.0%,但随之而来的是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被泄露事件层出不穷。因此,2021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也成为本届大会的热议话题。这是一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专门法律,与《民法典》《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共同编织成一张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网”。


(1)非法收集、泄露个人信息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厉行法治”的知识,说明用法律共同编织成一张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网”的必要性。
(3)为避免个人信息泄露,请你为同龄人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22-09-05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