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坚持宪法至上 > 维护宪法权威 >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题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22900627

某班开展丰富的时事学习活动,关注社会动态,培养政治认同。

第一组:分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解爱国主义教育法的诞生过程,同学们收集并整理了以下资料。

2022年7月,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

2023年6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进行了审议。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公开征求意见。

2023年10月2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对社会公众的意见进行了充分研究和吸收采纳。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1)结合所学,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法诞生过程中蕴含的道理。

第二组:摘录了有关新质生产力的资料,并展开了讨论。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2)运用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说明如何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组:面对社会治理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挑战,我国扩大了地方立法权。该组同学搜索到一则案例:

针对非机动车事故发生率、伤亡率高,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的新情况,B市出台了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该市居民提出审查建议,认为条例中对于驾骏无号牌非机动车行为的处罚力度超出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处罚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审查程序并作出结论:该规定是地方人大基于管理需要对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回应,既符合法律的原则和精神,又一定程度补足了法律规定的滞后。

(3)运用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

相似题推荐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人、中国梦

材料一:2019年10月1日,我国20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70华诞。阅兵盛况,令国人热血沸腾,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游行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体现了中华民族举世瞩目的伟大飞跃。70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被世人称为“中国模式”受到普遍称赞。


材料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70年中国人民以不舍昼夜的奋斗,成就了波澜壮阔的东方传奇。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21.1%下降至2018年末的4.0%,六年累计减少80.7%的贫困人口,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1660万人,预计2019年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材料三:扶贫工作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做出多项指示: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建立造血机制,必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各地区各部门要再加把劲,着力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让老区人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过上幸福生活;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1)材料一中提及的伟大飞跃和“中国模式”分别指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从起因和目标两方面分析我国开展扶贫工作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三谈谈我国应如何做好扶贫工作。
(4)扶贫攻坚路上有你有我,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为扶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
2020-07-05更新 | 29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2】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0万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增长,超过2.80万亿元,均居世界第二。全国人才资源总量到2.2亿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增长到7839.8万人。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有充分的战略自信。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的优势。

材料二   在扬州,新质生产力在加速培育中逐渐积厚成势。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设立域外创新中心;布局光伏、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链,正全力奔跑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赛道上;扬州环保科技产业以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对产业发展要素的集聚作用,有序引导人才、土地、资金、技术、数据等资源优化配置。

(2)有同学认为,扬州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在于加强科技创新,请你紧扣材料,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2024-05-16更新 | 38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3】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它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还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安全等多个方面的进步。

【研高质量发展之策】

材料一   下表是小华同学围绕“高质量发展”作的学习笔记。

新闻素材

新闻解读

2023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1)材料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①      

2023年4月1日,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开始施行。此法律提出,国家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根据水情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2)材料体现我国贯彻的基本国策是②      

人社部消息,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服务的2024年春风行动于2024年5月中旬结束,发布岗位4300多万个。今年春风行动期间,全国举办的招聘活动场次数和发布岗位数量均比去年增加10%。多地还出台稳岗留工、迅速返工等奖补政策,发放就业补贴66亿多元,帮助6万多家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需求40多万人次。

(3)材料体现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③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④       
(1)请你根据新闻素材的内容,将新闻解读补充完整。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一年多来,自小在黄河边长大的社区级河长杨瑷祯见证了黄河的“清浊之变”:河边的私搭乱建消失了、河风里的异味没有了、河堤旁的景色绿了、河岸上游玩的市民多了。“当下,治理黄河有了法律保障,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可以让保护工作更有法可依,给群众宣传起来更有理有据。”杨瑷祯如是说。

----摘自新华网《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中国“江河战略”法治化全面推进》

(2)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治理黄河有了法律保障”的理解。
2024-06-04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