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文明与家园 > 守望精神家园 > 延续文化血脉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题型:综合探究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166 题号:68633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义礼智信,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好人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今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下,好人诠释着道德品质的崭新内涵,领奏出时代最强音,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材料二 2018年5月7日,中共中央印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力争经过5到10年时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1)请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什么?列举-句体现这一准则的名言警句。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法有何重要意义?
(3)中学生应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题推荐

综合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1】探究背景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来到珠海、清远、深圳、广州等地,进车间、访农户、看社区、入高校,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进行调研。某校九年级(1)班的“时政兴趣小组”围绕习近平主席此次广东之行收集了相关的信息,请你一起参与,共同探究下列问题:

(民生关心)2018年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英德市连樟村贫困户家中,同村民们亲切交谈。他对村民们说:“我一直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


(1)党对人民作出“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的承诺说明什么?

(文化情怀)2018年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来到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广彩、广绣、粤剧……一条老街,一间间老店铺,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习近平总书记边走边看,边听边问。谈到城市规划建设,他强调,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2)结合材料探究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生态工程)2018年10月2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港珠澳大桥穿越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是建设者们的承诺。港珠澳大桥设计之初就融入生态环保元素,减少占用海域面积和施工噪声,在各方的努力与协同作战下,大桥建设过程中实现了环境“零污染”和中华白海豚“零伤亡”,也为国内外同类项目提供了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宝贵经验,堪称世界绿色环保示范工程的典范。


(3)结合材料谈谈国家和公民应如何为实现保护环境做出努力?
2019-04-16更新 | 142次组卷
综合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2】游山西,转型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全面脱贫的关键之年。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某互联网地图平台联合宣布,“山西省旅游扶贫地图”正式上线,首批上线1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展示示范村特产和特色文旅风貌,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厕等全方位旅游信息服务。旅游扶贫不仅是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围绕这一举措,八年级(3)班的同学对我省的旅游文化进行调研,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除了各具特色的旅游示范村,山西还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更是家喻户晓。
①山西有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它的名字是。
②请你列举山西北部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2)山西是革命老区,留有大量丰富感人的红色遗址遗迹,是名副其实的红色资源大省。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把红色遗址的保护利用纳入法治轨道十分必要。2019年10月1日,《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正式实施。
①《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的制定机关是什么?
②下面四处红色旅游资源,位于山西的是哪几个?写出序号即可。

(3)在大家收集的资料里,同学们了解到在太原市阳曲县店子底村,建起了全国第一家县级解放战争支前纪念馆。红色旅游的开发,也让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吃上了旅游饭。村委会还组织成立了旅游发展服务公司,年盈利100多万元。
①村里成立的旅游发展服务公司属于经济成分。
②村民通过在此公司中打工并获取工资,属于的分配方式。
(4)通过参加此次调研活动,同学们都感觉收获满满。请你写出两条。
2021-07-23更新 | 98次组卷
综合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3】材料一 4月29日,举世瞩目的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长城脚下的北京延庆开幕。

中国馆命名“锦绣如意”,形如如意,汇聚中华园艺精华,讲述中国园艺故事。师法自然,效仿先人“巢居”、“穴居”的古老智慧,2019北京世园会将中国馆打造成一座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国际馆,由94把花伞构成,设计不只美观,还考虑到世园会举办时正值北京炎热暴晒的夏季,“花伞”下留出了开放的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驻足停留、休憩区域。此外,国际馆利用建筑遮阳、自然通风、太阳能光伏发电、蒸发冷却降温、滴灌技术和雨水回收利用等可持续技术,成为一座绿色、环保的低能耗建筑。

材料二 千百年来,园艺也是文明沟通的桥梁,园艺是人类智慧与自然的结晶,承载着人类对自然的美好情感寄托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2019北京世园会园区,不仅展现了中国园林文化之繁荣、世界各国园艺之盛景,也融汇了多元和谐、共融共享的文化。以园艺为媒,文化的元素彰显在展馆设计、展陈布置、文艺活动等各个方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世界文化多元、共生,北京世园会正力图通过交流、互鉴,构建一座文化“大观园”。


(1)世园会的场馆设计理念向世界传递和贡献了怎样的中国声音、中国智慧?
(2)“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结合世园会成功举办的经验,谈谈你的感悟。
2019-05-29更新 | 1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