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年河南省濮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河南 九年级 一模 2022-06-12 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史学热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 下面是上海一个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根据下面信息推断此地文化特点具有(       
A.封闭性B.原创性C.商业性D.开放性
2022-06-1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濮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战国时期“天下”成为流行语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反映出当时(       
A.各家思想日益趋同B.儒学思想影响扩大
C.统一观念已经孕育D.中央集权观念出现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都称蔡侯纸。”此材料可证明(       
A.造纸术起源于中国B.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
C.纸的制造工艺复杂D.纸的发明对世界影响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下图所示的两个王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分封制和集权制
C.分封制和行省制D.郡县制和行省制
2022-06-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濮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解释是历史的生命血液,没有解释就没有历史。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的魏晋时期的墓砖壁西“犁耕图”,下列对该出土文物信息解释正确的是(       
A.展现了该地区当时农业生产的场景B.体现了当时游牧民族生活情况
C.是我国开始出现牛耕的历史证明D.说明当时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加强
2022-06-10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濮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时在中原建立的政权是(       
A.西夏B.辽C.金D.元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今天我们数学课本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术语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为下列哪两个人的贡献(       
A.徐光启与利玛窦B.毕异与马可·波罗
C.徐光启与祖冲之D.沈括与马可·波罗
2022-06-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濮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这种观点当时出现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B.汲取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
C.总结了中日甲午战争的教训D.清朝官员盲目自大排外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20世纪初,梁启超倡议“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由此掀起了“史界革命”。梁启超提出这一主张主要是由于(       
A.新文化运动的发生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1917年《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该诗(       
A.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斗争精神B.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C.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理念D.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
2022-06-1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濮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1.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指示:“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改运川黔两地,并不露形迹。”这一指示在当时(       
A.是为了进一步围剿红军B.是国民党消极抗日的表现
C.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是为了反侵略战争做准备
选择题 | 适中(0.65)
12. 1953年,《人民日报》出现了12次“共同富裕”,主要集中在“向农民宣传总路线”专栏,鼓励“大家联合起来,用大规模生产和新的农具、农业机器,使大家能够共同富裕”。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成果B.目的是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C.适应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D.说明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
2022-06-12更新 | 2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