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安徽 九年级 三模 2022-06-13 14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这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道家思想
2022-06-07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美国学者认为商鞅建立了以个人能力而不是贵族身份选拔官僚的制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政府制度,比西欧早两千年。据此可知,商鞅变法中"选拔官僚的制度"∶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目的在于维护平民利益
C.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D.是西方文官制度的源头
2022-06-07更新 | 14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北方少数民族男子原来是披发左衽、窄袖、长领长袍,而女子则冠帽夹领、小袖短袄。孝文帝改革后,胡人穿宽大飘逸的汉服成为一种时尚,汉人也流行窄袖紧身的胡服。这反映了
A.胡汉民族交融B.胡人只穿汉服C.胡汉矛盾尖锐D.胡汉文化一致
2022-06-07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表为唐宋时期主要省份的公共工程项目数量统计表。据表中信息分析,工程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陕西河南山西直隶江苏浙江江西福建
唐朝3211322418442029
北宋时期127252043861845
南宋时期42144731853663
(注∶此表根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整理)
A.经济格局变迁的影响B.国家政局的变动
C.基本经济政策的调整D.五胡内迁的推动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唐朝女子业余生活丰富多彩,除了蹴鞠、骑马之外,尤其喜欢荡秋千。唐诗《秋千词》写道∶"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这主要反映了唐代
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B.社会风气相对开放
C.百姓生活富足安康D.女性社会地位提升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6. 洋务运动中,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 名航海、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北洋武备学堂自开办到1900年,培养了近千名近代军事指挥员。这表明,洋务运动∶
A.为中国培养了近代人才B.以建设近代海军为主
C.改变了中国军事落后局面D.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2022-06-07更新 | 366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民国初年,政府废除"跪拜、请安"等旧式见面礼,无论民见官、民间群体相见,均为免冠鞠躬之礼,"唯女子不脱帽",当时"非惟士子遵行,即农工商亦无敢稍行违背"。这主要说明∶
A.社会交往日益尊重个人自由B.礼俗变革传递平等观念
C.女性所受礼教束缚由此解除D.政府强制推广西方文化
2022-06-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1919年,北京《晨报》副刊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出专号纪念这个节日,反应并不热烈。1920年则不同,在工人群众以及广大的青年和知识分子中已经有了强烈的反应,在全国的许多城市都举行了集会、讲演或示威游行,同时全国许多报刊也参加了进来,报道了各地庆祝"五一"的情况。这个变化表明五四运动后∶
A.工人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B.工人阶级壮大扩大了社会影响
C.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D.促进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9. 标语是一种有力的宣传手段。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使用过"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保卫祖国流血""坚持抗战,反对投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等标语。这些标语;
A.全面展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B.直接推动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C.可用于研究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D.反映了中共坚持抗战的政治立场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10. 下面是古代雅典居民政治身份结构图,下列选项中与雅典这种居民结构直接相关的是∶
A.有投票权的是成年男性和妇女B.小国寡民状态形成直接民主制
C.奴隶众多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D.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022-06-07更新 | 569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11. 在西欧,农民由奴役地位走向自由劳动始于13世纪。它一方面削弱了基于传统的土地占有方式上的社会组织,一方面为工资—契约关系开拓出相当大的发展余地,从而为现代工业发展铺垫了道路。材料主要说明(     
A.富裕农民建立了租地农场B.西欧庄园经济得到蓬勃发展
C.农村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D.农民地位变化影响社会发展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读“1876—1893年日本军费开支占政府财政支出比例变化(%)”柱状图。对图中数据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殖产兴业使日本财政收入迅速增长B.文明开化提高日本受教育人口比例
C.明治维新导致日本的财阀势力增强D.日本扩军备战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南北战争有利于全国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确立了所有美国公民首先是美国的国家公民,其次才是各州公民的原则。松散的联邦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统一的国家,战争考验了联邦政府非常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主体制的能力。"材料表明南北战争∶
A.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威和影响B.标志美国联邦制度最后形成
C.增加了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对立D.消除了美国南北经济的差异
2022-06-07更新 | 1189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下表为德意志和英国不同时期部分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统计。据此可知,儿童入学比率的增长∶
国家地区时间适龄儿童入学率
德意志普鲁士
1816年60%
1848年82%
波森
1816年20%
1848年69%
英国

英格兰和威尔士
1881年56%
1901年70%
A.实现了两国初等教育的普及B.提升了欧洲居民的文化素质
C.适应了工业革命的发展需求D.解决了科技人才的短缺问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5. 20世纪的世界,战争与和平交织,大国争夺,风云多变,一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局面,二战前形成了臭名昭著的轴心国同盟,二战后又出现北约和华约的对峙格局。这些现象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大国结盟威胁世界和平B.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D.“冷战”局面的形成

二、改错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改错题 | 适中(0.65)
16. 教育是社会与时代的产物。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老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改正∶____
(2)隋朝创新人才选拔制度,隋文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改正∶____
(3)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近代教育"最美丽的花朵",为欧洲教育和学术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改正∶____
(4)维新变法期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改正∶____
2022-06-0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三、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捣,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偻奴兮觅个封侯。

——摘自戚继光《饥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如果你不听从我的建议,你可举红旗请战,我也会立即指挥作战……请马上行动,不要等待,

——摘自郑成功《致荷兰总督的招降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思想观念,并结合史实说明。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材料二指出“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结合史实概述这种“凝聚力”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什么规律性认识?
2022-06-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和《哥伦布大交换》


(1)依据材料一,概述"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关税平等
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国门洞开”
1849年英国废除《航海条例》,并完全征服印度
拿破仑三世时期法国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1860年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2)根据材料二,归纳有关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读。
(3)结合所学知识,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022-06-1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四、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19. 以和为贵,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涵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1)二战后,建立的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首要宗旨的国际组织位于图中____(填字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地址在图中____(填字母)召开,这次会议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材料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华文明的底线。无论强大还是弱小,无论先进还是落后,中华民族从来都致力于提升自己,帮助他人。漫漫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轨迹,无不向世界证明了这一点。秉承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理念就是新时期以和为贵精神的具体表现。尊重对方,求同存异,不以个人或者个别国家标准为唯一尺度,不搞双重标准,这是60多年来中国外交实践给予世界的重要制度创新。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3月第920期)


(2)根据上面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2-06-07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5
改错题
1
综合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5,16
2
中国近代史
3
世界古代史
4
世界近代史
5
世界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孔子单题
20.65商鞅变法单题
30.65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单题
40.65经济重心南移单题
50.65衣食住行与精神风貌单题
60.4洋务运动的评价单题
70.65社会习俗的变化单题
80.65五四运动单题
90.65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单题
100.4雅典民主政治单题
110.4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单题
120.65日本明治维新单题
130.4南北战争的影响单题
140.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单题
150.65一战的背景  三国轴心的形成及影响单题
二、改错题
160.65孔子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戊戌变法的经过  西欧大学的出现
三、综合题
170.6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80.6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
四、论述题
190.4联合国与世界和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