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河北 八年级 期末 2022-07-19 9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现代史、史学热点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习总书记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A.中华民国的成立B.渡江战役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毛泽东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说:“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下列属于这一年实现孙中山遗志的是(  )
①推翻封建帝制,实现历史巨变   ②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③建立民主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④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3. 电影《长津湖》热映,剧中革命先辈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深深震撼了观影者的心灵,先辈们在战争中发扬的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
A.长征精神B.红船精神C.抗美援朝精神D.抗战精神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土地制度上一次最重大、最彻底、最大规模的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被彻底消灭。这件大事是(       
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的实施D.三大改造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毅然舍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仅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春,归国人数就达到3000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外留学生和学者总数的一半。这说明新中国:
A.淡化科学领域意识形态B.文化工作报酬优厚
C.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D.建设人才资源充足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6. 以重工业为核心是这一时期工业化的鲜明特色,由于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十分薄弱,苏联式的工业化道路能帮助中国在较短时期内快速建立全面工业化的基础,将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国。材料中的“这一时期”是(       
A.土地改革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改革开放时期D.“大跃进”时期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有学者论述道: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这一年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而载入党的史册,同时又以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而载入党的史册。材料中的“这一年”
A.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开始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C.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1958年秋,某公社绘制了一幅壁画《千斤萝卜》,并编了顺口溜:“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A.它说明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建设社会主义
B.它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农业生产的成就
C.它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表现
D.它反映了我国农业科技技术的进步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9.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中国在现代科技方面最主要的教训在于(     
A.“文化大革命”爆发B.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涨
C.自然灾害影响D.帝国主义封锁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以下内容是某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找到的一则材料,最适合用来论证的学习主题是1978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据统计,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领导人先后20次访问了51个国家,其中邓小平出访4次,访问了7个国家。题干最合适的主题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全方位外交的实现”
C.“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D.“改革开放的侦察兵”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1. 1978年12月的一个寒夜,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他们“按下红手印”为的是(  )
A.进行土地流转B.分田包干到户C.实行合作经营D.发展村镇企业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2. 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023-07-24更新 | 629次组卷 | 73卷引用: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发展才是硬道理……搞姓资姓社的争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不能动摇,要管一百年,对,一百年不动摇。”上述谈话的提出者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某同学撰写的历史论文中有以下关键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安徽小岗村、《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路线、邓小平南方谈话等。由此判断,他的论文题目是
A.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5.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时代之问。下列应对措施最合理的是(       
A.追求自保并转嫁危机B.召开不结盟首脑会议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成立世界性贸易组织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6. 今年4月,习近平广西之行参观了广西民族博物馆,当时总书记鲜明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A.开展土地改革B.进行西部大开发
C.设立经济特区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7. “港九楼头,米字旗落,百年耻辱从今雪;太平山上,紫荆花开,两制光辉自此昌”这副对联反映的史实是(       
A.香港回归B.改革开放C.澳门回归D.西藏解放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同“台独”作斗争,推进国家统一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原则是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原则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原则
C.平等谈判解决分歧原则D.一个中国原则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9. 1966年7月1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领导机关。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没有使用“战略导弹部队”这个称谓,而是由周恩来亲自命名为第二炮兵。2015年这支部队更名为(  )
A.核武部队B.战略导弹部队C.战略支援部队D.火箭军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0. 针对当前乌克兰局势,中国根据乌克兰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中国立场……中国关于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基本立场是一贯的。这说明中国在对外活动中
A.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与其他国家互相尊重D.以联合国为中心展开外交活动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2021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会议上指出:“今年是中非开启外交关系65周年。65年来……我谨向当年支持中国的广大非洲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书记演讲中表示感谢是因为50年前在非洲国家支持下(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参加万隆会议
C.出现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D.中美关系正常化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2.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踏足太空不再遥远,神舟十三号 “太空出差三人组”于4月份返回地球家园,我国航天发展事业再次向前迈进了一步。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就发射了第一个人造卫星,这是航天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颗人造卫星是()
A.神舟五号B.东方红一号C.载人航天工程D.嫦娥五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3. 2021年,讲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的连续剧《功勋》开播。与《屠呦呦的礼物》《袁隆平的梦》有关的两项重大科研成果分别是(     
A.发现青蒿素、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B.发现青蒿素、研制出核潜艇
C.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发现青蒿素
D.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1978年,我国没有任何一个人拥有私家汽车。但到了1993年,私人小汽车拥有量已经超过100万;2007年,我国年均生产880万辆车,中产阶级家庭开始选择以汽车作为出游方式。2021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3.0151亿。材料说明
A.私人小汽车成为我国交通主旋律B.我国汽车出口数量成倍增加
C.我国汽车工业水平已居世界第一D.改革开放提高国人生活水平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25. 2020年3月《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规定: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必修课程,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展劳动教育课有利于学生
A.增强实践能力,做到知行合一B.提升问题意识,轻视书本知识
C.参与劳动实践,放弃理论学习D.拓展课外知识,弱化课堂学习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6. 经济发展关系到各国国计民生、国家长治久安。20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三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1)据材料一的文件,我国农村掀起了什么运动?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指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
(3)材料三反映的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次严重失误?
(4)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要注意哪些问题?
2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 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章程》(2017年10月24日通过)

材料三【党的政策温暖我心】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道路的选择上进行的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 并指出中国农民特有“首创精神”的体现。
(2)据材料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大会。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和当前时政,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农村和义务教育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提到:“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材料二   1972-1985年中美贸易额统计

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国出口(百万美元)
19726032
1975304156
1978865324
198037551059
198538553840

材料三   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1)据材料一,概括1972年“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主要原因及对应的历史史实。
(2)据材料二,概括1972—1985年中美贸易额呈现的趋势。并概括该趋势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产生的作用。
29. 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材料三   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材料四   海峡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于20081215日正式实施。历经近三十年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通邮、通商、通航的直接“三通”构想由此基本实现。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关系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2)材料二中两幅图反映了什么重大史实?你认为我国能成功收回图一、图二两个地区主权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话,反映出我国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上采取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4)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前严重阻碍台湾与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2-07-2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现代史、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29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5
综合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现代史
2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单题
20.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单题
30.85抗美援朝单题
40.65土地改革单题
50.65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单题
60.4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单题
70.4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单题
80.65大跃进单题
90.65文革的结束、影响及启示单题
100.65十一届三中全会单题
110.6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单题
120.85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单题
130.65邓小平南方谈话单题
140.65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特区的建立  邓小平南方谈话单题
150.6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防疫抗疫单题
160.65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单题
170.65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单题
180.65海峡两岸的交往单题
190.65中国导弹部队的发展单题
200.6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单题
210.65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单题
220.65“两弹一星”单题
230.85籼型杂交水稻  青蒿素的发现单题
240.65衣食住行的变迁单题
250.94一带一路单题
二、综合题
260.65土地改革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270.65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的召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80.65中美关系正常化
290.65海峡两岸的交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