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5届山东寿光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5月模拟历史试卷
山东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15-10-19 274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文化史(旧)、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4)
1.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夏启死后,发生了“太康失国”的变故。在潍坊大地上与夏朝的重新建立有关的是
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
C.少康复国之战D.长平之战
2016-11-2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寿光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5月模拟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2. 18世纪,中国儒家文化对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人权宣言》第四条规定:“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这一规定与下列哪一儒家思想比较接近?
A.君轻民贵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克己复礼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2016-11-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寿光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5月模拟历史试卷

二、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4. 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己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印刷术是宋代毕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2016-11-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寿光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5月模拟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5. 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地转向东南海路的过程,并在15世纪初创造过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资本主义在江南地区萌芽
C.北方始终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D.科学技术的进步
2016-11-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寿光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5月模拟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6.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曾和它的这首主题歌一样风靡一时。刘罗锅即刘墉,与刘墉同时代的历史事件是( )
A.顺治册封“达赖喇嘛”B.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C.雍正设立驻藏大臣D.乾隆设置伊犁将军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7.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个国耻。这里的“国耻”应是
A.清政府甲午战争失败B.八国联军侵华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D.中日签订“二十一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这里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
A.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
B.辛亥革命迈出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
C.辛亥革命将传统文化彻底的击败
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9. 对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曾作出这样的评价:“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这段话指出了新文化运动存在的缺陷是(  )
A.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化的倾向B.尚未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C.没有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D.矫枉过正是文化改革运动的通病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4)
10. 青岛的五四广场以纪念五四运动而得名,其标志性雕塑被称为“五月的风”。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京是当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地
B.后期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C.和青岛有关的问题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D.寿光马保三点燃了潍坊地区五四运动的熊熊烈火
2016-11-2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寿光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5月模拟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道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B.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2023-08-05更新 | 32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盐城亭湖新区实验校初二上期末(住校班)历史卷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12. 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2016-11-2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寿光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5月模拟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3. 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高密人,获奖后的莫言说“感谢家乡土地的滋润”。以下不属于“高密三绝”的是
A.扑灰年画B.剪纸
C.风筝D.聂家庄泥塑
2016-11-2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寿光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5月模拟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4.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出现上述场景的原因之一是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入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D.改革开放改变了社会面貌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5. “《马可·波罗行纪》对十五世纪以来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著名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曾熟读此书,并在其所读拉丁文《马可·波罗行纪》中加了45处标记,他对中国和印度的文明富庶极为艳羡。……(杨志玖《马可·波罗在中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述是完全真实可信的
B.马可·波罗的游记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C.哥伦布受到《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是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的
D.《马可·波罗行纪》最早是用中文写作的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7. 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
B.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2016-11-27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届山东寿光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5月模拟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8. 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感慨地说:“今天的欧洲终于圆了欧元梦!”欧洲媒体将2002年1月1日这一天称为“E日”,与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D日”相提并论。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正式启动说明了
A.欧元已完全成为广为流通的世界货币
B.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C.欧洲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

四、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9.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是古代中国历史上四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们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西汉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贾谊认为秦始皇有哪些功绩?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据《汉书》记载:“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2)根据所学知识,举出汉武帝时除修筑长城之外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材料三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卷198页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结合经济方面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四   康熙曾多次否决修葺长城的奏议,据《清圣祖实录》记载,1691年他说:“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口、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4)依据材料四,指出康熙认为的最重要的守国之道是什么?举一例说明康熙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做出的贡献。
2015-10-1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寿光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5月模拟历史试卷
20. 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回顾历史,日本在近代一次次发动侵华战争,给我们留下太多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第131~132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
材料二 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看法的变化,并结合材料指出该认识变化的依据。
材料三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3)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环球心折”的?
2015-10-19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寿光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5月模拟历史试卷
21.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周恩来的创造,它和旧的国际关系中“弱肉强食”的行径相对立,如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
——《周恩来外交风云》
(1)材料一中的“周恩来的创造”指的是什么?该“创造”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总统尼克松说这段话的主要背景是什么?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国外交有何意义?
材料三   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3)材料三说明通过这一决议的原因是什么?第26届联大通过的这一历史性决议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2015-10-1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寿光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5月模拟历史试卷
22. 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适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
——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
(1)农奴制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这种“特殊性”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实验。……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的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认为由其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但是,继承了原苏联主要遗产的俄罗斯仍然是唯一拥有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核武器的国家。与此同时,欧共体向欧盟的成功发展有力地表明了西欧是国际政治中的一极重要力量。以中国、韩国和东盟成员国为代表的亚洲的崛起,同样显示出该地区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正在确立和发挥它们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两极格局彻底终结,多极化趋势却是不断加强。
——《正确认识当前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015-10-19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寿光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5月模拟历史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易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文化史(旧)、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2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7
单选题
1
综合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4,5,6,19
2
文化史(旧)
3
中国近代史
4
中国现代史
5
世界近代史
6
世界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4 夏商周的更替单题
20.94中华文化的勃兴单题
40.85隋唐的科技与文化 单题
50.94宋代经济的发展单题
60.8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单题
70.94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单题
80.65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单题
90.85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单题
100.6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单题
110.65遵义会议单题
120.94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单题
130.85改革开放单题
140.8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的改革单题
150.65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单题
160.65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单题
170.8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单题
180.85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单题
二、单选题
30.94农业单题
三、综合题
190.85大一统的汉朝  贞观之治
200.94甲午中日战争  全民族团结抗战及胜利
210.8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及外交事业的发展
220.64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列宁与十月革命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