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随州市随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湖北 八年级 期末 2023-12-11 7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近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评论“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也有学者指出“此时中国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可见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B.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
C.改变了中国的传统观念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023-12-22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随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自强运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下列企业的创办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福州船政局B.轮船招商局C.开平煤矿D.汉阳铁厂
2022-06-24更新 | 1025次组卷 | 48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这里“大梦唤醒”的表现不包括
A.地主阶级掀起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B.资产阶级维新派尝试制度变革
C.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武装反清斗争D.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4. 1898年,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A.裁撤冗员B.开办新式学堂
C.训练新式军队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2023-02-14更新 | 191次组卷 | 129卷引用: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8课练习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这部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其实践意义在于在中国第一次开创了以法治国的先河。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在于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是(       
A.《中华民国约法》B.《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以下是历史探究学习年代尺,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B.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7. 西方史学家认为,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导致的后果就是整个中国陷入"大动乱",但中国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一后果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他们评论的是(     
A.五四运动B.护国战争C.二次革命D.新文化运动
2023-12-22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①创建黄埔军校   ②进行北伐战争   ③举行南昌起义   ④发动武昌起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       
A.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C.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D.标志着国民党的垮台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11. 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军2/3以上的兵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人数超过了太平洋战场和亚洲其他战场日军投降人数的总和。这些史实说明,抗日战争的中国战场(  )
A.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B.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重要前提
C.以地道战和地雷战为主要方式D.是世界反法西所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022-07-02更新 | 767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2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开始B.《双十协定》签订
C.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D.千里跃进大别山
2023-12-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随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13. 下图是人民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之一的示意图。请你研读地图判断此次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022-01-19更新 | 554次组卷 | 12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我国当代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①中华民国成立  ②中共“一大”召开  ③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④蒋家王朝的灭亡 ⑤30万军民惨遭日本侵略者屠杀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5. 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之前50年的投资总额。这可以用来说明
A.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B.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C.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加大对华侵略D.国民党官僚资本出现后急剧扩张
2022-06-17更新 | 1092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2年重庆市中考历史真题(B卷)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6. 【变局:沉沦与上升】

材料一

中国从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是往下沉沦的历史,近代中国沉沦的谷底,是从1901年开始的,一直到1920年。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这一时期是中国“沉沦”的谷底,也是中国“上升”的起始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社会呈现向上的发展趋势。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民国早年,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 ),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尝试用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社会呈现向上的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伟大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哪一事件使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这一事件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一中1901—1920年是中国“沉沦”的谷底,也是中国“上升”的起始时期。根据材料你认为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点是什么?给出理由。
(3)材料二中“中国的文艺复兴”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提出的“唤醒国家和人民”的“基本东西”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28年”属于中国革命的哪一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据史料写出两个在这条道路的引领下取得的伟大成就。
2023-12-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随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7. 近代以来,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具有侵略性的强国,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19世纪末,作为“中国之巨祸”的那场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材料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深深陷入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讲话全文》

(1)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之巨祸”的那场战争的名称?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能体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侵华事件有哪些?(举两例)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众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具体表现。分析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回答,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何重大意义?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族利益和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出英明的决策,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走向了革命胜利和国家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进行简要论述。(提示:结合表格中时间和地点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的知识,围绕“英明决策”这一核心主题进行阐述。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阐述清晰,不少于150字。)
时间地点
19278南昌
192710井冈山
19351遵义
193612西安
19458重庆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近代史

试卷题型(共 18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5
综合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近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鸦片战争的影响单题
20.65洋务运动的内容单题
30.65公车上书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张謇及实业活动单题
40.65戊戌变法的经过单题
50.65中华民国的创建 单题
60.65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单题
70.85五四运动单题
80.65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单题
90.65遵义会议单题
100.85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单题
110.65抗战胜利的进程及意义单题
120.65挺进大别山单题
130.65平津战役单题
140.65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华民国的创建   南京大屠杀  渡江战役和向全国进军单题
150.4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单题
二、综合题
160.6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170.65马关条约、瓜分狂潮  七七事变  抗战胜利的进程及意义
三、论述题
180.65遵义会议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重庆谈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