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检测A卷
全国 七年级 单元测试 2024-01-18 66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下图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笔记。据此可知,其研究的内容是(     
581年 杨坚建国
587年 隋灭后梁
589年 隋灭陈朝
A.中央集权的强化B.隋文帝的功业
C.民族交融的发展D.隋炀帝的作为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隋朝大运河沿岸大批官私工商业蓬勃兴起,各种店铺数以千万计,形成独具特色的运河工商业文化。这表明隋朝大运河(     
A.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B.推动了隋朝的对外交往
C.彰显了劳动人民智慧D.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如表为隋炀帝统治时期使用民力的统计表。从表中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名称营建东都开凿运河修筑长城远征辽东巡游江南
数量(万人)每月2003802030040
A.隋炀帝的残暴统治B.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C.宦官专权,统治黑暗D.北方游牧民族入侵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是中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A.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C.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D.有利于选拔国家需要的人才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唐太宗“以天下为家”“唯贤是与”。既用西北骁武之士,又用东南儒生;既用秦王府旧人,也用东宫旧仇;既用高祖遗臣,也提拔寒微士人,任用少数民族精英。材料表明,“贞观之治”的出现得益于(     
A.分封制的深远影响B.统治者的革新魄力
C.统治集团重用贤能D.科举制的发展完善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但也有人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认为武则天“不是坏皇帝”的主要依据是(     
A.首创了选拔人才的科举制B.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
C.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D.当政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2023-02-20更新 | 743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唐语林》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上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太宗B.“革去弊讹”是指创立科举制
C.“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D.“河清海晏”指贞观年间政治清明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史料记载,汉唐盛世皆是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宗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发生变化的主要条件是(     
A.洲际物种交流影响经济生活B.铁器牛耕技术推动农业繁荣
C.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已形成D.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发展完善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9. 唐朝时期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说明当时的唐朝(     
A.社会风气开放B.社会风气保守
C.尚武风气盛行D.男女平等
2023-10-31更新 | 35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唐朝时期男装一改汉服宽袍大袖、斜襟束带,流行窄袖、瘦腰、翻领、着靴,外披一件长衣,这些都有胡服的特点;女装则更多姿多彩,女着男装也非常流行,这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是较为罕见的现象。这些服装上的改变体现了唐朝(     
A.民族交融出现高潮B.社会开放包容并存
C.女性社会地位提高D.政府统治异常清明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1.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爱情、怀古、山水、田园、边塞等。这主要说明唐诗的特点是(     
A.诗人众多B.题材丰富C.通俗易懂D.诗人身份广泛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       柳公权《金刚经碑》                  怀素 《自叙贴》
A.隋唐书法艺术难以超越B.国家统一促进文化交流
C.君主开明有助艺术繁荣D.对外开放利于艺术多元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3. 在都城长安“不仅生活着来自日本的使者,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该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A.唐朝政治清明B.唐朝中外交流的频繁
C.唐朝民族关系的和睦D.唐朝经济繁荣的盛况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唐朝在借鉴波斯马球运动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创造,使马球运动兼具东西文化特色。在外来体育运动影响唐朝的同时,我国本土体育运动也向外传播,如唐朝时围棋传入印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A.双向交流,兼收并蓄B.恩威并重,怀柔为主
C.政策开明,和同一家D.社会风气充满活力
2023-10-24更新 | 613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5. 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应是(     
A.吴道子B.鉴真C.房玄龄D.魏征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唐统治者屡次派遣专人往海外寻访医药。……外来药物、医生、验方、医术和医学著作等大量涌入唐朝境内,大大丰富了中国医学宝库的内容。从目的与作用上分析,这种情境类似于(       
A.鉴真东渡日本B.遣唐使来华学习
C.玄奘西游天竺D.文成公主入藏
2023-10-24更新 | 37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如表是唐朝中期总人口数统计表。表中755—760年唐朝人口数量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725年742年755年760年
人口4141万4531万5291万1690万
A.安史之乱的爆发B.五代十国的出现
C.黄巢起义的爆发D.藩镇割据的结束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某次农民起义“四次横渡长江,两次横渡黄河,而且攻占了东都洛阳、西京长安,暴力扫荡了现有社会秩序,给予王朝致命打击。”该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刘邦反秦C.黄巾起义D.黄巢起义
2023-10-28更新 | 282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9. 诗史互证,唐朝诗人杜甫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首诗歌《忆昔》和《无家别》,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变化是(     
《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A.先南后北统一B.经济重心南移
C.由繁荣转衰落D.由开明到专制
2023-10-26更新 | 26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这反映出(     
A.社会局势影响经济发展B.北方地区贪污腐败严重
C.北方统治者不重视农业D.南方地区的行政效率高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1.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曾经出现过一些“盛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文景时期,统治者特别注重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盛世局面。

材料二   唐太宗在政治上有两个方面十分突出:一是用人,二是纳谏。在用人上,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的道理,多次下诏求贤。在纳谏上,唐太宗重视听取不同意见,处处鼓励大臣进谏。

材料三   唐代贞观年间,在各项制度上都有较大建树,开元时期的制度建设更是洋洋大观,达到了唐代的最高成就。

材料四   从封建社会的历史整体来看,治世少而乱世多。每个盛世的后期,都会积聚起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统治集团日益腐化,民生日趋艰难,从而引起新一轮的乱世。而且越到封建社会的后期,这种由治到乱的转化速度越快。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位唐太宗时有名的贤臣。
(3)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封建“盛世”局面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盛世”不能长期保持的原因。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装束方式等也传入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继文《从现存若干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

材料三   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在朝廷中,有很多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摘自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该事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意义。再举一例唐蕃交往的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概括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3. 科举制度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唐朝进一步发展,下面是关于科举制度的发展的相关内容,请你仔细阅读,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谈谈唐朝时期是如何完善科举制的以及科举制的创立与推行对国家治理的积极影响。(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2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0
综合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隋的建立与统一单题
20.65大运河的开通单题
30.65隋灭亡与唐建立单题
40.65科举制的影响、评价单题
50.65贞观之治单题
60.65武则天单题
70.65开元盛世单题
80.65武帝的经济措施  盛世经济的繁荣单题
90.65衣食住行与精神风貌单题
100.65衣食住行与精神风貌单题
110.65李白的诗  杜甫、王维和白居易的诗单题
120.65隋唐书法单题
130.65遣唐使单题
140.65玄奘西游  遣唐使  鉴真东渡单题
150.65鉴真东渡单题
160.65玄奘西游单题
170.65安史之乱和唐衰亡单题
180.65安史之乱和唐衰亡单题
190.65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和唐衰亡单题
200.65安史之乱和唐衰亡单题
二、综合题
210.65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
220.65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唐朝的民族政策  唐与吐蕃
三、论述题
230.65科举制的完善(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