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江苏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3-27 1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的建国大纲,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和海外华侨的一致拥护。“它”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023-10-22更新 | 71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1949年,《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会后他撰文:“我庆幸个人此生不虚,更庆幸中国由此进入了一个人民民主的时代。”他的感慨来自于(       
A.解放战争获得巨大胜利B.全国政协会议成功召开
C.开国大典宣告国家新生D.祖国大陆实现完全统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3.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上文所述历史事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
2023-11-11更新 | 60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4. 历史学家金冲及说,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前途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D.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023-07-27更新 | 719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族群众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西藏民主改革
D.青藏公路通车
2018-05-07更新 | 500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测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6. 下图两位英雄人物的壮举体现的共同精神是(       

          黄继光                                                              邱少云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B.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C.实事求是、开拓创新D.保家卫国、不怕牺牲
2023-08-24更新 | 454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3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以下能够在“抗美援朝”探究性学习活动中作为第一手史料采用的是(     
A.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物B.电影《上甘岭》
C.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D.《抗美援朝战争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由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相比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这说明政策的变化立足于(     
A.消灭封建剥削的制度B.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需要
C.国际格局的风云变幻D.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9.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图1、图2体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A.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2023-06-26更新 | 122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在1952年、1953年,甚至把建设急需的理工科大学生,提前一年毕业分配。1953年暑期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基本方针是:集中使用,重点配备。配备的重点是基本建设的施工、设计方面和高校的助教、研究生。1953年寒假重点分配到重工业、国防工业各部门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43%。”这可佐证当时(     
A.社会主义改造急需人才B.“一五”计划建设的迫切需要
C.土地改革的成果需巩固D.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一五”计划于1951年开始酝酿编制,经历了以下几个决策步骤(如表所示),据此可知,“一五”计划的编制(     
◆①中共中央设置政策议程       ◆⑤多次征求苏联的意见
◆②计划部门起草计划草案       ◆⑥党中央集体决策
◆③国家领导人亲自领导编制     ◆⑦由国务院讨论通过
◆④部门和地方积极参与编制     ◆⑧由全国人大正式审议 通过
A.体现了国外经验与中国实际的结合B.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径
C.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蕴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思路
2023-10-24更新 | 142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截止1953年12月,新中国举行了涉及5.7亿人口的基层选举,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代表。这一选举主要是为了召开(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024-03-2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13. 如图描绘了某宪法草案公布后人们在田间地头热议的画面。随后出台的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宪法草案公布了(版画)
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
C.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23-06-20更新 | 883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中考历史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