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苏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3-31 3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亲笔致信宋庆龄“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毛泽东邀请宋庆龄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B.协商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C.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D.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下面年代尺反映的主题是(     

A.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B.马克思主义传播史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D.西方列强的侵华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1972年2月,《上海公报》在上海的锦江小礼堂预发布,尼克松发表即兴演讲说:“公报只是一个开始,今后所要做的更重要的事情,是建造一座跨越16000英里大洋和22年敌对情绪的桥梁。”尼克松所说的“22年敌对情绪”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败逃台湾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抗美援朝战争D.美苏冷战开始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秦基伟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整个朝鲜战场其他地方的枪声稀落了,板门店谈判桌上谈判双方都在等着上甘岭的消息。谁的部队在上甘岭打得硬,谈判桌前谁的腰杆就硬,讲话底气就足。兵团、志司、军委乃至毛泽东主席,都密切关注上甘岭的一得一失。”由以上材料可知,上甘岭战役(     

A.志愿军全歼了侵朝美军B.激发了志愿军的家国情怀
C.具有巨大的战略影响D.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由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相比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这说明政策的变化立足于(     
A.消灭封建剥削的制度B.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需要
C.国际格局的风云变幻D.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土地改革后,“河南省某地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的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A.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物质保障B.改变了土地私有制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2024-02-08更新 | 632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它“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该是(     
A.和平解放西藏B.土地改革C.抗美援朝D.新中国成立
2024-01-19更新 | 279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湛江徐闻县八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历史时期工业比重的变化表。分析导致工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2024-02-22更新 | 40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中考【抓分卷】原创模拟试卷(五)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如图为我国于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这部宪法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③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④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10. 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和美国同时经历了经济发展的时期。如表为1953-1957年中国与美国工农业产值增长速度的比较。由此可知(     

工业农业
中国19.6%4.8%
美国4%1.8%
A.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超越美国B.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C.美苏冷战加速美国经济发展D.这一时期中国重点发展重工业
2024-01-13更新 | 41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5月月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1. 学习历史,应该分清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历史解释。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50年,彭德怀率领志愿军抗美援朝B.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D.1979年,中国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现在的高考作文题目也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山东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B.“大跃进”使人民丰衣足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了人民生活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2024-04-08更新 | 137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3. 在1956年底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不到1年的时间,这些企业就基本完成了改造,但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这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     
A.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没有促进作用B.餐饮业产品质量出现普遍下降问题
C.出现各行各业工商业者的抵制浪潮D.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等缺点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下图为朱宣咸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幅漫画,题为“卫星满云霄,一个却比一个高”。该漫画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A.“一五”计划成就突出B.“浮夸风”盛行
C.土地改革成效显著D.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2024-02-22更新 | 26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二)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如图中三位英雄人物的纪念馆相继建成,他们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A.同仇敌忾、国际主义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2024-01-23更新 | 338次组卷 | 12卷引用:专题10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建设的探索-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是(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明确规定 :“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


(1)材料一中会议通过的什么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这一事件有何国际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具体含义。由此可以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

(1)材料一体现的是我国的哪一政治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材料二


(2)请依据材料二指出这次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材料三   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他们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3)材料三的这段描述说明了什么?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

试卷题型(共 18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6
综合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现代史
2
中国近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单题
20.65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抗战胜利的进程及意义  开国大典单题
30.65抗美援朝单题
40.65抗美援朝单题
50.65土地改革单题
60.65土地改革单题
70.65土地改革单题
80.65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单题
90.6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单题
100.4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单题
110.65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单题
120.65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单题
130.65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单题
140.65大跃进单题
150.65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单题
160.65人民公社化运动单题
二、综合题
170.65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80.65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文革的结束、影响及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