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深中体系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广东 九年级 一模 2024-04-01 29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根据考古学者的统计和估算,良渚古城的莫角山高台、内外城墙,以及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约1200万立方米的土方量。若按照1万人每年劳作200天计算,上述工程约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此外,还需要有更多人为这些劳动力提供后勤保障。良渚古城的修建得益于(     
A.农业经济的发展B.国家形态的成熟
C.金属工具的使用D.奴隶的辛勤劳动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文字是保存和传达语言的一种书写符号。下面依次是“亚”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及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据此可见 (     

A.文明起源多元一体B.文化交流丰富多彩
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D.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2024-03-30更新 | 15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深中体系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英语中将 country、nation 两词翻译为国、民族,没有 family 的概念。而在中国人特有的观念里,两词都与国家对译,汉语里国和家相连接,只是一大一小而已。这反映中国(     
A.汉文化推进英语发展B.汉语文化相对抽象难理解
C.政治关系优于亲缘关系D.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
2024-03-30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深中体系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4. 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形象是道德高尚和勇武有力的结合,形成了“勇士”“壮士”等对英雄的称谓;刘邦在《大风歌》中提出了效命忠顺的“猛士”英雄形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人才需求文武兼备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C.英雄观念根深蒂固D.社会政治发生变动
2024-03-30更新 | 2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深中体系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下列图片所示有角神兽是我国北方和欧亚草原地区常见的一种装饰题材。有学者认为,这种“鸟兽合一”的虚幻动物与先秦文献记载的赢秦飞廉族的风神形象相吻合。这种现象可用于说明          

A.秦国崛起的精神动力B.古代文明多元个性特点
C.不同物种的相互交换D.先秦北方各地文化交融
2024-03-30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深中体系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韩非子人主》提出,“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今大臣得威,左右擅势,是人主失力,人主失力而能有国者,千无一人”。该言论                                                    
A.加速了王权和族权之间的分离B.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
C.论证了构建君主专制的必要性D.折射出西周礼乐制度开始瓦解
2024-03-30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深中体系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江淮以及苏杭地区,战国、西汉曾为瘴气重病区,但至隋唐时,瘴气已经完全销声匿迹。秦汉时,人们认为“南方恶地,疾病流行,环境卑湿”;但在唐人观念中,江南地区已变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区,白居易曾说“江南好”“能不忆江南?”。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已成为经济重心B.南方防疫经验丰富
C.南方农耕区的拓展D.隋朝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交流
2024-03-30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深中体系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方面。变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奠定藩镇割据的基础,以巩固统一B.整顿政府官僚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C.消除国家边防压力,解决财政危机D.加强国家管理和控制,富国强兵
2024-03-30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深中体系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9.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补,冲突交融,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①凉州刺史   ②宣慰使司   ③内阁B.①西域都护   ②宣政院   ③驻藏大臣
C.①渤海郡王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宣政院D.①北庭都护府   ②怀仁可汗   ③金瓶掣签
2024-03-30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深中体系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所示)。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①第一次热潮反映治国思想的变化                      ②第二次热潮显现统治阶级内部残酷斗争
③第三次热潮得益于科举制度发展                      ④第四次促成郑和七下西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D.③④
2024-03-30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深中体系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1. 中国古代中原王朝是立足于东亚的农业大国,汉唐农业帝国的立国态势是“头枕三河、面向西北(草原)”,但是到了宋代、特别是南宋,其立国态势一变而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宋代的这一变化是基于 (     
A.丝绸之路的兴起B.农耕经济的势微
C.中央集权的发展D.民族政权的对峙
2024-03-30更新 | 42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深中体系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2. 郑成功后人投降后,水师提督施琅认为台湾是江、浙、闽、粤“腹地数省之屏蔽,弃之……必归荷兰”,故奏请康熙帝派兵一万分守台湾、澎湖。施琅的上述主张在当时有助于(     

A.捍卫东南海疆安全B.加快统一台湾进程
C.强化闭关自守政策D.驱逐荷兰殖民势力
2023-04-18更新 | 37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