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河南 九年级 一模 2024-03-31 12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史学热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 中华姓氏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有学者统计,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有73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头在河南。这表明
A.天下姓氏,皆源于豫B.文化中原,老家河南
C.殷商甲骨,汉字之源D.华夏文明,尽出中原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文化能够传承数千年而未中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强大的文化包容性。以下河南历史文化遗产最能体现这一内涵的是(     
A.B.
C.D.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3.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描述的是秦朝
A.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
B.幅员辽阔的疆域
C.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D.巩固统一的举措
2019-10-16更新 | 757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9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A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这说明(     
A.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B.北魏统一了北方地区
C.汉化措施促进民族交融D.改革冲破了层层阻力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其中“这一制度”指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6. 盛唐诗人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阊阖chānghé: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旒1iú: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诗句主要描绘了唐朝的
A.政治制度B.经济状况C.对外关系D.社会风气
2022-06-24更新 | 1173次组卷 | 35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8. 曹雪芹把诗赋、书法、戏文、对联、礼节、饮食、服装等元素以及各种风俗习惯,几乎全部安插在《红楼梦》里。这强调了《红楼梦》(       
A.语言精练生动B.内容通俗易懂
C.线索清晰完整D.汇聚传统文化
2023-06-29更新 | 702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9. 张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民族工业的(     
A.产生B.初步发展C.黄金时代D.衰落
2024-02-27更新 | 70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脱离世界潮流几百年的中国,终于再次回到了世界潮流之中。虽然未来的路途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学器物,失败;学制度,也失败;最终我们明白了要学思想。”材料中的“学思想”事件(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始于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D.彻底根除了中国的封建思想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20世纪20年代的最后几年,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谓是“多事之秋”。下列图示中的事件所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A.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中国共产党已走向成熟D.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2024-03-01更新 | 195次组卷 | 37卷引用:重庆市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谁赢得农民,谁就能赢得中国; 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农民”。这是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窑洞里对美国记者斯诺说的两句话。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
B.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