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部编下册单元测试题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全国 八年级 单元测试 2018-04-09 300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中国现代史、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1. 80年代前期,邓小平说:“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我国为实现 “发展起来”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科技兴国,实施“863”计划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 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应的图片是(  )
A.B.C.D.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指的是(     
A.党的工作中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转到城市上来
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D.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
2022-12-17更新 | 178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0-2011学年江苏仪征大仪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针对提出来的。
A.经济体制改革
B.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
C.对外开放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016-11-27更新 | 281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1-2012学年新疆巴州蒙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中国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
A.设立经济特区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实施863计划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7.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一国两制B.土地承包
C.设立经济特区D.民族区域自治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改革开放后我国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在
A.农村B.沿海地区
C.内地D.城市
2016-12-13更新 | 57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4届云南建水县建民中学九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9. 《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标志“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重大事件(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B.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C.省批经济特区的建立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9-06-22更新 | 414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4届河南郑州市九年级下期第二次质测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10.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率先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地区是
A.江苏、福建B.安徽、四川
C.广东、福建D.香港、澳门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1. 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有

①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开始
②逐步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
③进一步开放到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
④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12.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始于(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C.邓小平南方谈话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主要反映了
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C.我国已经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政府加大了资源配置力度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属于(  )
A.经济特区B.经济开放城市
C.经济开发区D.特别行政区

二、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内改革的重点是
A.政治体制改革B.经济体制改革
C.科技体制改革D.教育体制改革

四、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17. 历史表明:科学决策并适时调整,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有三次重大改革:一次是20年代初期的苏俄,一次是30年代的美国,还有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简述第三次改革在农村展开的主要形式。
(2)下面材料反映了三次改革的举措或影响,阅读后回答:

材料一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二:蓝鹰标志


材料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示意图



①材料一中僵化的“苏联模式”具体指什么?材料二反映了30年代美国改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②材料三:1992年以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与时代潮流相随,在改革开放的30年历程中,中国大胆创新,及时调整政策,走出了既与世界相联系又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国外称之为“中国模式”,有人认为,中国模式就是“经济自由加上政治压制。”也有人认为,中国模式就是“社会主义+中国民族传统+国家调控的市场+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据此,你认为国外对“中国模式”有不同看法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对中国改革开发30年成就的认识或体会。

五、列举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六、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较易(0.85)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30多年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会议的召开有什么意义?
(2)、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又是什么?
(3)、简要说说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综合题 | 容易(0.94)
2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春天的故事》歌词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这位老人是谁?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指出1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画了一个圈”中这个“圈”在1980年包括哪些经济特区
(3)被誉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哪一个经济特区?
(4)请用一名话评价这位老人。

七、辨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辨析题 | 适中(0.65)
21. “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①材料中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 “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
②他划出一个“圈”是指什么?当时在广东划的“圈”总共有多少个   
③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
④ 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使外国列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

八、简答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简答题 | 较易(0.85)
22. 阅读下列材料: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


请完成:
(1)你知道深圳属于哪个省份吗?
(2)深圳迅速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8-04-09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部编下册单元测试题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九、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3.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在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市某城区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材料三:“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哪幅图片能反映出“经济全球化就在我们身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持何态度?本世纪初,最能体现中国这一态度的重大举措(事件)是什么?
2018-04-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部编下册单元测试题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现代史、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2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5
单选题
1
综合题
4
列举题
1
辨析题
1
简答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现代史
2
经济史(旧)
3
中国近现代史
4
世界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对外开放 单题
20.85伟大的历史转折单题
30.65十一届三中全会单题
40.94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的召开单题
50.4经济特区的建立单题
60.85经济特区的建立单题
70.85经济特区的建立单题
80.6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单题
90.85加入世贸组织单题
100.94伟大的历史转折单题
110.85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单题
120.94十一届三中全会单题
130.4国有企业的改革单题
140.65经济特区的建立单题
160.94十一届三中全会单题
二、单选题
150.85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新中国GDP的变化和城镇化  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单题
三、综合题
170.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和特点
190.85伟大的历史转折
200.94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特区的建立
230.65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与世贸组织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四、列举题
180.85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五、辨析题
210.65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的建立
六、简答题
220.85经济特区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