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练习卷
全国 七年级 课后作业 2017-08-16 1087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2. 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进行治理,此后黄河八百年没有改道。这位水利专家是( )
A.张衡B.王景C.杜诗D.郦道元
选择题 | 较易(0.85)
3. 早在哪一个时期,我国就已经使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        
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代
2012-09-20更新 | 4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练习卷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4. 发明水排的是(  )
A.西汉王景B.东汉杜诗C.东汉王景D.西汉杜诗
选择题 | 适中(0.64)
5. 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器是在(        
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代
2012-09-20更新 | 5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练习卷
选择题 | 适中(0.64)
6. 见图,此发明的用途是(        
A.冶铁B.灌溉C.播种D.犁地
2012-09-20更新 | 5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练习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7. 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大规模治理黄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D.颁布“推恩令”

二、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适中(0.64)
8. 自古以来,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在哺育中华儿女的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为此,西汉和东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的皇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东汉著名的水利专家________。同时,两汉时期的农业也有很大发展,具体表现有:_______的进步;__________ 的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桑麻的普遍种植。
2016-12-11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练习卷
填空题 | 适中(0.64)
9. 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_____,而且__________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2016-12-11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练习卷
填空题 | 适中(0.64)
10. 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东汉_____,发明了______,比欧洲早____年。汉代的铁器数量大为增加,_______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汉代还发明了_______制作方法。
2016-12-11更新 | 8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练习卷
填空题 | 适中(0.64)
11. 汉武帝时将地方的______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_,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称东西二京。长安城有专门的商业区——“市”。
2016-12-11更新 | 8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练习卷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4)
12. 汉武帝和汉明帝的相同历史功绩是(        
A.反击匈奴B.治理黄河C.提倡节俭D.弘扬佛法
2012-09-20更新 | 8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练习卷
选择题 | 适中(0.64)
13. 下面几项重大发明,属于东汉时的是(        
A.温室栽培蔬菜B.发明耧车
C.发明水排D.在耕犁上安装犁壁
2012-09-20更新 | 9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练习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4)
14. 新型生产工具的发明,促进了两汉经济的发展。水排的发明主要用于( )
A.农业B.冶铁业C.冶钢业D.丝织业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15.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钢材的国家,其时间大概是(       
A.春秋战国B.秦朝
C.汉朝D.三国时期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6. 汉武帝时期,人们使用得最多的钱币是(        
A.圆形方孔钱B.刀形币C.五诛钱D.银元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7. 下列促进大一统局面形成的措施属于经济方面的是(   
A.统一铸币,盐铁官营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兴办太学D.颁布“推恩令”,重视人才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8. 在西汉的都城长安城内,有被叫做“市”的地方这是专门的(     
A.文化区B.商业区C.住宅区D.行政区
选择题 | 适中(0.64)
19. 汉朝时,被人们称作东西二京的是(        
A.咸阳、临淄B.临淄、洛阳
C.洛阳、长安D.咸阳、长安
2012-09-20更新 | 8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练习卷

四、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4)
20. 考古学者在西汉都城长安遗址,曾发掘一座建于汉高祖时期而在王莽末年毁于兵火的武库,出土了大量铁制的刀、剑、矛和斧等,仅铁煤一种就达一万余件,还有锈结成块的铁盔甲;而青铜兵器极少,主要是煤,其数量只有出土铁做的十分之一左右。
请回答:
(1)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012-09-20更新 | 8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练习卷

五、列举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列举题 | 适中(0.64)
21. 根据提示写出问题的答案
(1)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的皇帝:
(2)命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的皇帝是:
(3)发明水排的南阳太守:
2016-12-12更新 | 5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练习卷
列举题 | 适中(0.64)
22. 根据相关的提示写了事件的时间
(1)已经开始使用提花机:             
(2)水排发明的时间:              
(3)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          
(4)统一铸造五铢钱的时间:              
(5)钢材发明的时间:            
2012-09-20更新 | 5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练习卷
列举题 | 适中(0.64)
23. 根据相关的提示写出答案。
(1)汉代的一种提花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的机器:             
(2)东汉南阳太守发明的可以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             
(3)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的铁币:                
(4)汉朝时人称东西二京的都城分别是:              
2012-09-20更新 | 5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练习卷

六、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4)
24. 黄河原称河水,西汉初年开始有了黄河的称呼。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秦始皇时大兴宫室,砍伐殆尽。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升,黄河开始泛滥。治理黄河成了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请你举例说明汉朝统治者是如何治理黄河的?
联系现实,你认为我们应当从历史上吸取什么样的教训?请查找相关资料,看看与项羽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2016-12-12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练习卷
综合题 | 较难(0.4)
25. 汉武帝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加上他奢侈迷信,重用酷吏,人民处境越来越差。武帝晚年,西汉社会出现动荡,农民不断暴动。面对危机,汉武帝毅然颁布承认过失的“罪己诏”,宣布停止征战,减轻赋税,除去暴政。从此,汉武帝将注意力集中到恢复民力、发展农耕上,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过去了。所以史书记载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对此你怎么看?课下搜集有关秦汉的历史资料,对汉武帝做出评价。
2016-12-12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练习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25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5
填空题
4
综合题
3
列举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两汉经济的发展单题
20.94汉代黄河治理单题
30.85
40.94两汉经济的发展单题
50.64
60.64
70.85武帝的经济措施单题
120.64
130.64
140.64单题
150.94秦汉的科技和文化单题
160.65武帝的经济措施单题
170.65王国问题的解决  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单题
180.85汉代商业 单题
190.64
二、填空题
80.64
90.64
100.64
110.64
三、综合题
200.64
240.64
250.4
四、列举题
210.64
220.64
230.64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