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冲刺训练卷(一)
广东 九年级 开学考试 2020-04-05 131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现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如图是先秦时期部分青铜器的原料配比,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该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成熟B.“泥范铸造法”使器物外型规整
C.该时期青铜器的外型优美D.青铜器承载着礼器职能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据《论语》记载,颜回死后,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回置办葬礼用的外椁。孔子没有同意卖车,因为孔子曾经做过大夫,必须要坐车出行,不能步行。由此可知,儒家学派
A.讲求仁义B.注重礼法C.讲究排场D.互帮互助
2020-04-0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冲刺训练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追求定于一尊,尊君卑臣,为皇帝的无上权威提供了合法的理论支撑,皇帝的任何行为都可以从《春秋》里找到理论和道德依据。材料说明
①公羊学与权力深度结合   ②儒学成为古代中国的主导思想
③公羊学加强了君主专制   ④皇帝可占据道德制高点为所欲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0-04-0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冲刺训练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丝绸之路开通后,曾经中断过65年,直到班超将其重新打通。丝绸之路中断的原因是
A.春秋战国诸侯争霸B.东汉末年时局动荡
C.匈奴重新控制西域D.阿拉伯帝国与唐朝交战
2020-04-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冲刺训练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隋朝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吏选拔的垄断,实行科举取士,普通平民子弟也可以通过考试获取入仕机会。由此可见科举制度
A.维护了社会公平B.有利于国家政权稳定
C.禁锢了思想自由D.提高了官员队伍素质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如图描绘的是宋代游戏“捶丸”,类似于现在的高尔夫球,它深受皇室和平民的喜爱,宋神宗与两位亲王甚至还用捶丸赌过球。对宋代捶丸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A.体现了社会的平等风气B.反映了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C.捶丸导致社会风气败坏D.反映了宋代娱乐消费业的发达
2020-04-03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冲刺训练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日本学者菊池秀明研究中国历史指出,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新风气往往兴起于北部边境。能够佐证这个观点的是
A.黄河流域诞生中国古代学说的奠基人物
B.中原王朝经常在北部的边境地区用兵
C.魏晋以来内迁各族带来了北方生活习俗
D.海上丝绸之路造就国际城市广州、泉州
2020-04-03更新 | 24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冲刺训练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汉学家宋怡明认为,无法在走私者、商人和“倭寇”之间划清界限,同一群人往往同时在走私货物、买卖商品、烧杀掳掠,正如明朝人所观察到的,“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引发这种身份变化的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B.明朝实行海禁C.郑和下西洋D.君主专制的强化
2020-04-0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冲刺训练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9. 新航路开辟后,引进的美洲玉米、马铃薯、甘薯等高产作物,在不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的地方大量栽培,粮食产量迅速提高。1700年,清朝人口1亿,到1800年已经超过了3亿。以上变化说明
A.中国历史发展离不开世界B.闭关锁国违背历史潮流
C.清朝积极参与新航路开辟D.中国的经济领先于世界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汉学家罗威廉认为,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员的人必须学会施政,可这些学问没有包含在科举教育中。清朝对调整科举考试内容、加大行政导向曾有过激烈争论,但没有作出根本上的改变。对以上论述认识正确的是
A.科举制不能满足实际行政需求B.科举考试内容体现君主专制
C.儒家经典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D.科举考试是古代社会的根基
2020-04-0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冲刺训练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1. 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里描绘了清朝五口通商后的场景:“当中国人不按欧洲商人希望的数量购买其羊毛、刀子和钢琴的时候,他们并不认为是自己期望过高,反而认为是中国官员有意阻挠。”为此他们
A.更换了销往中国的商品B.降低销往中国商品的价格
C.借故向清政府发动战争D.向清政府举报官员的渎职
2020-04-03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冲刺训练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在康有为看来,值得维新变法效法的国家只有日本和俄国,为此他编写了《俄彼得变政记》和《日本变政考》。康有为推崇日俄的原因是
A.日俄都曾经打败过中国B.日俄都在君主名义下进行改革
C.日俄经济和军事实力强盛D.日俄成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2020-04-03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冲刺训练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3. 辛亥革命在武汉首义成功,而后迅速席卷全国,不到半年时间就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辛亥革命迅速取胜的直接原因是
A.袁世凯对清朝皇帝的胁迫B.孙中山四处宣传发动革命
C.革命党在全国各地的响应D.革命军对清朝军队的进攻
2020-04-03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冲刺训练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1909年冬,上海男士兴起穿西式大衣的潮流,御寒用的传统雪衣由于太多普通人穿而被他们摒弃。上海出现这种时尚是因为
A.上海作为通商口岸,民风开放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推行
C.上海作为通商口岸,纺织业发达D.上海的富人权贵崇洋媚外
2020-04-0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冲刺训练卷(一)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15. 经历多次失败后,孙中山以广东为基地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并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深度合作。下列发生在广东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史实包括
①共同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②建立革命同盟   ③北伐胜利进军   ④击溃孙传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6. 战时搬迁到云南的诸多大学,为了躲避战机轰炸,经常要到山里开展教学活动。这是因为
A.西南军阀相互混战B.日军战线的推进
C.国共争夺西南地区D.英军从印度进攻
2020-04-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冲刺训练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7. 1950年10月,美国军队已经逼近朝鲜北部边境,在这种极其不利的战况下,中国仍通过了参加朝鲜战争的决议。中国此举主要是为了
A.准备收复台湾B.保障中国国境安全
C.提升中国国际地位D.拓展社会主义势力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8. 1950年,中国铁路系统位于京广铁路以西的不到1/5,1953—1957年,几乎所有新的铁路都建于内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注重内地基础设施建设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在国家统筹下发展工业D.超计划完成建设任务
2020-04-03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冲刺训练卷(一)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我国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1979年,重工业的计划增长率为7.6%,轻工业则在8.3%。1979—1981年增加的出口制造品中,纺织品占最大比重。到了1981年,出口额升至国民收入的5%,将近前20年出口额的两倍。对以上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B.我国经济结构不断随需求调整
C.改革开放激发劳动者积极性D.我国有劳动力密集的优势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0. 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和澳门的财政收入全部用于自身需要,不上缴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向特别行政区征税,这个原则同样也将适用于和平统一后的台湾,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对该财税政策认识正确的是
A.对港澳的回归起了决定性作用B.是对港澳台无原则的让步
C.显示了中央和平统一全国的决心D.无助于港澳的经济发展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1. 佛教的出现,是为了对抗以下哪种社会问题?
A.奴隶生活悲惨B.社会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C.外来民族殖民压迫D.君主军事独裁
2020-04-0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冲刺训练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2.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任何在没有证人或者合同文书的情况下,从别人的儿子或奴隶那里购买白银、黄金、男女奴隶、斧头或是羊、驴以及其他任何东西的人,都将被视为盗贼且要判处死刑。据此可知,该法典
A.具有等级性B.残酷压迫奴隶C.保护私有财产D.体现了公平正义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3. 在15世纪以前,历史学家所写的已知世界的历史都存在着局限,最明显的是空间知识上的局限。这种情况的打破得益于
A.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B.历史学家获得更多原始材料
C.丝绸之路的开通D.东西方历史学家互相交流借鉴
2020-04-0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冲刺训练卷(一)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4. 托马斯·潘恩在1776年发表的《常识》中写道:“不列颠对这个大陆的统治,是一个迟早要结束的政权形式。”该书与同一时期发表的一份文件相互呼应,构成了磅礴的舆论氛围。此文件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共产党宣言》D.《人权宣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5.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是推动变革的最根本原因。以下选项符合这项判断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给工业革命准备了政治条件
B.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C.经济大危机使罗斯福实行新政,改变美国经济政策
D.中国为了摆脱殖民危机,选择发展近代化工业
2020-04-0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冲刺训练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6. 在一战大后方,女性代替男性在农场、兵工厂或铁路上劳作,对战争胜利的贡献不亚于军队。女性在一战中的表现反映了
A.战争严重消耗了人口B.战争提高女性政治地位
C.战争消除了性别歧视D.战争严重破坏经济建设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7. 苏联通过推广五年计划,把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提高到1926年的56.6%,1959年达到98.5%;1913—1961年,外科医生增加40万,国民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苏联为公民提供了免费医疗、养老金、产假及带薪休假等福利。以上成就反映出苏联的五年计划
A.使苏联迅速变成工业强国B.提升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C.让公民获得更多社会保障D.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
2020-04-0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冲刺训练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8. 1941年,日军进攻东南亚,美国对其实行石油禁运,致使日本的石油库存只够支撑一年半。日本认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是其南进最大障碍,于是对珍珠港发动袭击,引发太平洋战争。以上史实表明
A.太平洋战争起因与战略物资相关
B.美国率先挑起对日本的战争
C.珍珠港事件使二战扩展至全世界
D.日本不满足于对中国的占领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9. 英、法、比、卢、荷五国1948年签署的《布鲁塞尔条约》规定:任何一个缔约国在欧洲成为武装攻击目标,其他缔约国应依照联合国宪章第51条的规定,向受攻击的国家提供包括军事在内的援助。该条约反映了
A.欧洲走向联合B.西欧在维护联合国权威
C.美国和西欧结盟D.西欧面临严峻的军事威胁
2020-04-0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冲刺训练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0.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工业革命找到了新的方法进行能量转换,人类对生态的依赖大减,于是自然被人自信地改造。消失的自然导致大多数物种走向灭亡,这场生态危机会危及人本身的生存。以上材料说明
A.生态危机的根源是工业革命B.环境问题急需得到重视
C.技术进步导致人类过度自信D.人类应当放弃追求新技术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31. 战争是军事力量间的对抗,探究战争的细节,有助于吸取战争的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军在鸦片战争中使用的火器,主要是仿造明代引进的“佛郎机”“鸟铳”“红夷炮”等西方火器样式制作的,射程短,射速慢,且无定期修造、报废、更换的制度。……1825年,歇夫列里已经提出黑色火药的最佳化学反应方程式:2KNO3+3C+S=K2S↓+N2↑+3CO2↑,据此,最佳火药配方的硝硫碳配比应为74.84%、11.84%、11.32%,但关天培的火药配方仍是传统的硝硫碳8:1:1,也无法像英国一样在工厂中生产高纯度硝和硫,使原本就落后的枪、炮实战效能更减。

材料二   邓廷桢认为水师船炮不敌英国的主要原因不是偷工减料,而在于乾隆年间就对船的形制、设施有明确规定。由于没钱制造更大更好的军舰,为保持水师战船对民船的优势,朝廷强制规定民船的大小尺寸,限定民船出海携带的火器、粮食和淡水的数量。根据当时清军的编制,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主要负责缉拿海盗,维护沿海治安。面对这一情况,清朝官员大多主张陆战,在海岸广修炮台防御工事。

材料三   当时清朝有军队约80万,英国远征军最多2万人,英清人数为1:40。但清朝兵力散布全国各处,每遇战事,需要从各驻扎地抽调兵丁。清朝的调兵速度大致为:邻省约30—40天,隔一二省约50天,隔三省约70天,隔四省约90天以上。清军并非全员作战,比如在1841年8月厦门防御战中,4300名驻守当地的福建水师,参战者不足2000人。

——以上材料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1)根据材料一,概括造成清军武器落后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导致清朝海军发展落后的原因是什么?面对海军落后这一事实,清朝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应付英军?
(3)材料三显示清朝的实际参战兵力和总兵力相差甚远,主要原因包括哪些?
(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代中国的强军之路需要注意什么?
综合题 | 较难(0.4)
32. 历史上的改革,中央政府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1年,彼得一世把全国分成50个省,省长由政府直接任命。建立“团区防”制度,使地方处在军队的严格控制之下。1721年,他罢黜了反对改革、干预皇权的大教长,把教会直接置于皇权之下。同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罗斯为帝国,自称“皇帝”。彼得一世颁布了“官秩表”,打破血缘限制,实行论功取仕、量才录用,使一些非贵族出身的人在政府中担任要职。

材料二   1786—1787年的谢斯起义彻底暴露了美国早期国家组织的缺陷:允许各州享有征税、征兵以及发行纸币的权力;国家有事时,中央政府只能请求各州提供军队;中央需钱时,只能向各州摊派,而各州可以拒绝提供款项。即使各州发生内战,中央政府也只能作壁上观。起义迫使统治集团认识到只有改革才能有效应对动乱和危机,这才有了1787年美国宪法的出台。

材料三   幕府被打败后,新政府非常脆弱,它能控制的范围仅包括从德川家继承的土地和没收的土地,这些土地收益只有800万石,而诸藩加起来是其三倍。面对有限的财政收入,改革者认为唯一出路是用中央政府控制的行政层级代替几乎自治的藩国。军人山县有朋认为,明治政府看似没受到暴动的直接威胁,但它需要像其他国家一样拥有强大的军队,去预防国内可能存在的危机。1871年8月29日,明治政府颁布法令,用统一的地方行政单位统治全国,新政府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日本政府。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彼得一世的国家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哪些方面?它对政府和君主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显示1787年美国宪法的出台目的是什么?改革后的中央政府权力运行原则是什么?
(3)材料三中“唯一出路”是明治维新的哪一政策?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政府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变革?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央政府重要性的认识。
综合题 | 较难(0.4)
33. 人不断被“发现”,人之为人不断被关怀,是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被编排在礼仪秩序里,他的身份可以是某个人的亲人、朋友、君臣、师生,礼制唯独没有安排他作为自己应当怎样生活。在中世纪的西欧,人生而为洗脱原罪,在教会规定的一系列繁文缛节中祈求与上帝契合,禁欲、苦修,将一切节省下来奉献给上帝。

材料二   贝亚特丽丝是但丁青年时期的梦中情人,可惜过早病逝。她是银行家的女儿,生活里受到贵族和教会阶层轻视。但丁在《神曲》中将其复活,二人在天堂门口相遇。这位世俗美女取代了掌管天国钥匙的圣徒彼得,成为但丁进入天堂的向导。《神曲》一经面世,贝亚特丽丝的形象感动了当时众多的平民读者。

材料三   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一文中,痛斥古代社会逼迫女性节烈的陋习,“女子死了丈夫,便守着,或者死掉。”节烈不仅是对人性的戕害,更是不道德的行为。“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现在所谓节烈,不特除开男子,绝不相干;就是女子,也不能全体都遇着这名誉的机会。所以决不能认为道德,当作法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西欧,人的社会标准分别由什么学说规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学说因何成为该时期的统治学说?
(2)材料二中,贝亚特丽丝的文学形象满足了人的什么需求?贝亚特丽丝的文学形象折射出文艺复兴哪些内容?
(3)材料三中,鲁迅批判节烈观的依据,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什么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女性在近代中国地位的变化。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才能提高“人之为人不断被关怀”的程度。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3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30
综合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5,6,7,8,9,10,31,33
2
世界近代史
3
中国近代史
4
中国现代史
5
世界古代史
6
世界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青铜器 单题
20.65孔子单题
30.65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单题
40.65班超、对外交往(汉)单题
50.65科举制的影响、评价单题
60.65城市的发展与风貌(宋)单题
70.65少数民族的内迁单题
80.65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单题
90.65明清经济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单题
100.65八股取士单题
110.6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单题
120.65戊戌变法的经过单题
130.65武昌起义单题
140.65社会习俗的变化单题
150.4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单题
160.65国共合作抗日的两个战场及取得胜利的战役单题
170.65抗美援朝单题
180.65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单题
190.4国有企业的改革  经济特区的建立单题
200.65“一国两制”的构想单题
210.65佛教单题
220.65古巴比伦单题
230.6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单题
240.85《独立宣言》的发表单题
250.65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启示单题
260.65一战的影响单题
270.65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题
280.65日本偷袭珍珠港单题
290.65欧共体的成立单题
300.65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及“恐怖主义”单题
二、综合题
310.4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鸦片战争的背景  科技强军战略的实施及意义
320.4莫斯科公国  《1787年宪法》  日本明治维新
330.4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主要内容  文艺复兴的性质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