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江苏 九年级 二模 2021-06-08 30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小红同学复习了“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分封制”后,为了方便记忆,她想给这些知识点归纳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远古时期的社会变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夏商周的更替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021-06-0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中,为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B.实施推恩令C.首创行省制D.设立“三司”
2021-06-0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西晋《古今注•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
A.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B.张骞入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C.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始于西晋D.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2021-06-02更新 | 4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得益于(     
A.西域都护设置B.西晋统一C.江南经济的开发D.北魏孝文帝改革
2021-06-02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所谓“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这一局面得到初步改变是由于()
A.刺史制度的设立B.科举制的创立
C.三省六部制的完善D.八股取士的推行
2021-06-02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唐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选出下列与唐朝史实表述正确的一项(     
A.唐代开国皇帝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B.唐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秧马
C.唐玄宗在姚崇和魏征的辅佐下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
D.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021-06-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这位历史人物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前朝政权,建立新朝代。下列发生在他统治期间的史实有(     
①结束分裂,完成大一统②解除将领兵权,军队定期换防③分化事权,削弱相权④文人任知州,定期轮换⑤设置通判,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A.北方民族交融B.中央集权加强
C.水稻产量跃居首位D.经济重心南移
2021-06-02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9. 大流在洲可读)中记段。“我州(船上的技术人员)识地进夜回现量。开处提日、阴晦则观指南针”。从材料中可知这本书最早成书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历史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对外交往的路线,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经西域,过葱岭,到达天竺曲女城②从浏家港出发经过中国南海,穿越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③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海,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④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A.①③②④B.④①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
2021-06-0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清政府于1684年设置了(     
A.宣政院B.澎湖巡检司C.台湾府D.台湾省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诗史一体,诗歌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两首诗分别反映的是(     
A.甲:《南京条约》 乙:《北京条约》B.甲:《北京条约》乙:《马关条约》
C.甲:《天津条约》 乙:《马关条约》D.甲:《南京条约》乙:《马关条约》
2021-06-02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3. 历史学习中,“周年记忆法”是强化历史记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是与今年相关的历史周年事件,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辛丑条约》              120周年             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远
B.辛亥革命                    110周年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中共一大                    100周年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D.九一八事变              90周年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021-06-02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下面时间轴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发生在“★”处的是(     
A.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B.叶挺独立团取得武昌城等战役胜利,为四军赢得“铁军”的美誉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转向联合抗日的序幕
D.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2021-06-0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5. 某班同学准备在校园公告栏里创作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光辉历程”为主题的板报,拟分为“开天辟地、星星之火、生死攸关、灯塔指引、钟山风雨、当家作主”六个版块。下列事件能入选“星星之火”和“钟山风雨”版块的分别是(     
A.中共一大             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                    开国大典
C.遵义会议             长征胜利D.井冈山根据地             渡江战役
2021-06-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6.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标志着(     
A.新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B.祖国大陆统一,各族人民实行了大团结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7. “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物质基础。”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建设成就的是(     
A.通过赎买政策,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建成了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沈阳飞机厂等一批重工业企业
C.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D.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浦东从一张普通的上海面孔跃升为闪亮的国家名片。两者的发展变化都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B.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C.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D.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2021-06-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9.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A.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制度
2021-06-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0. 1971年11月,两名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因为(     
A.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021-06-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1. 人类社会的民主法治历史悠久。下列关于古代欧洲民主法治表述有误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B.雅典民主政治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和司法职能
C.《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D.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时期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021-06-0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2. 目录索引是阅读书籍的方法之一。下列标题最适合作图示第六单元标题的是(     
A.步入近代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批判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2021-06-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3. 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叙述表述错误的是(     
A.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斯大林实施新经济政策实行自由贸易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021-06-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24.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多次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C.两极格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2020-07-13更新 | 790次组卷 | 26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5. 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换一条路走一走,可能会看到别样的风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崭新的国家。探索者们开始走到一起。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为东方霸主。

——《历史的拐点》解说词   


(1)材料中的变法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其挑战“旧制度”、铸就“的新的国家”的最重要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当中国和日本都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后,同样是30年,日本人用30年的时间成为东亚第一强国,中国人用30年的时间证明了必须改变国家制度,与此同时,很多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2)结合所学知识,“同样30年时间”中日两国分别发生了什么事件?“中国着手改变国家制度”又是从什么事件开始的?写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一个典型人物?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具体表现是什么?“新的发展道路”新在什么地方?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直接扩大消费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一些人对改革开放提出了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在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进行视察并发表谈话: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编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邓小平视察南方的国际背景是什么?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1-06-0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26.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yuántuó)、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gù)、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植物在开花生长的时候,不许进山砍伐,鼋、鼍、鱼、鳖、泥鳅、鳝鱼在繁殖的时候,不许将渔网、毒药投入湖泽,以确保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荀子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请写出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并用其主张加以说明。

材料二: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到河流的限制……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2)材料二中,建立工厂不再受河流限制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的变化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伴随着资本、信息、技术、商品和人员的高速流动……发达国家将一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夕阳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直接掠夺那里的土地、劳动力、自然资源、洁净的空气和干净的水源,从而实现了全球环境污染的转移。

——摘编自《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3)材料三中的“高速流动”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对人类环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进一步加剧,对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不利影响。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建设性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4)根据材料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贡献了怎样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1-06-0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7. 团结是一种力量,合作是一种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的标志是什么?分析材料一,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达成了以口头方式表达的共识。此后,每年来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均超过百万人次;1992年至1995年,两岸经香港的转口贸易额达到560多亿美元,是1979年的720多倍;1999年,两岸直接贸易总额超过1600亿美元,台商在大陆投资超过了240亿美元。

——摘编自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材料二中“共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根据材料归纳,达成这一“共识”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

材料三:1942年1月,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绝不单独同敌人停战和议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3)材料三中,“签署宣言”有何标志性意义?请列举一例史实作为“相互合作”的证据?

材料四: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4)材料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欧洲联合经过了怎样的历程?
2021-06-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泰州济川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27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4
综合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5,6,7,8,9,10,11,25,26
2
中国近代史
3
中国现代史
4
世界古代史
5
世界近代史
6
世界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商汤灭夏  武王伐纣单题
20.65王国问题的解决单题
30.65张骞通西域单题
40.65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单题
50.65科举制的影响、评价单题
60.65唐与吐蕃单题
70.65北宋的建立与统治单题
80.65经济重心南移单题
90.85指南针发明与使用单题
100.65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单题
110.85清朝设置台湾府单题
120.65鸦片战争的影响  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单题
130.6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单题
140.65北伐战争单题
150.65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渡江战役和向全国进军单题
160.65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单题
170.65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单题
180.65经济特区的建立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单题
190.8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单题
200.65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单题
210.65雅典民主政治  罗马共和国和帝国  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单题
220.6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独立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拿破仑和他的帝国单题
230.85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单题
240.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两极格局的形成、结束及影响  “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单题
二、综合题
250.65商鞅变法  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  邓小平南方谈话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和特点
260.4老子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  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及“恐怖主义”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270.65抗战胜利的进程及意义  海峡两岸的交往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欧盟的诞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