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 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0 题号:10040368
城市化--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600

167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8.25

13.5

21.0

27.5

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二中国的城市化与英国的城市化最大的不同在于触发地的不同,经过大约一个世纪的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城市人口已超过 50%,基本完成城市化。城市化高潮的早期基本上是 农村城市化的高潮,因为城市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农民移民,其次才是城市居民的自然繁衍,因而,英国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自发形成的。近代中国的城市化特征最明显的城市是那 些对外开放通商口岸。几乎在西方国家将商业势力拓展到通商口岸的同时,中国内陆地区各 种资源(人口、商业等)也开始了向通商口岸集中。由此开始,口岸城市的迅速崛起,打破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某种均势。

——摘自徐峰《商业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启动(1840--1895)》

材料三建国后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年份

总人口(万人)

非农业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1950-1957


55196-64653


9137-10618


16.55-16.42


1958-1960


65994-66207


12210-13731


18.50-20.74


1978-2006


96259-103475


15230-19686


15.82-32.53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材料四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弟,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国外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后表格中的三个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试举两例。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数据图表的阅读分析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2~1957年我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材料二 我国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材料三 1966~1968年我国财政总收入统计图


材料四 建国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指出从1952年到195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从1952年到1956年我国公私经济比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导致材料三我国财政总收入连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三“1966~1968年我国财政总收入统计图”
(4)分别指出材料四中从1957年到1962年国内生产总值急剧下降的原因以及1962年后又迅速回升的因素。
2020-06-04更新 | 7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进行经济建设的探索,逐步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953—1957年工农业生产增长速度表(注:本表数字见《伟大的十年》)


材料四   在邓小平先生领导下,我们从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出发,探索和开拓国家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欧洲学院的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时期的的一张土地房产所有权证,土地改革使得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对哪一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过程中的哪一做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数据,指出在1953—1957年间,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是什么?该时期建成的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的名字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经济措施。材料中习近平主席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认识。
2020-04-24更新 | 5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未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195311日)


(1)材料一,认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党和政府为了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什么?

材料二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1954年/%
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85.545.292.191.4
富农、地主11.554.87.98.6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占有土地比重的变化。

材料三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

——1956年毛泽东在——次国务会议上的发言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四   19549月)毛泽东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所制定的宪法”是什么?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2023-06-13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