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87 题号:1010978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商鞅的改革两手抓,一手抓军事,能打仗、打胜仗;另一手是抓种粮,发展农业生产。……这个体制坚持了130多年,一直到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取得统一全国的胜利。

                                               ——摘编自张国刚《商鞅变法及其与西方的比较》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主要涉及的两个领域。
(2)你是否同意材料对商鞅变法作用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知识点】 商鞅变法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项目主要内容

政治
(1)确立,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特权
(3)改革,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禁止私斗

经济
(5)废除,允许土地
(6)鼓励,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7)统一
军事(8)奖励,对有军功者授予


战国形势图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变法的时间是哪年?
(3)材料二(一)战国形势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哪个国家?(二)请写出变法的经济内容
(4)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这次变法影响如何?
2017-10-16更新 | 5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10)社会经济发展是由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桑弘羊指出:“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

——桓宽《盐铁论》

材料三   两汉时期,南方的农业生产比较落后以种水稻为主,“火耕水耨”。东晋建立前后因南方社会较安定,大量北方人南来,为开发南方增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由此南方地区也得到开发和发展起来。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该事件经济方面的措施。
(2)材料二回答,桑弘羊向汉武帝进献了何策?
(3)依据材料三指出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三则材料,谈谈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对我们当代的启示。
2023-09-16更新 | 4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卫鞅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井田制是土地国有),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

材料四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尸体前;卫鞅变法,最后被反对者五马分尸而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

(3)结合材料三,说出变法的性质及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2018-01-07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