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 太平天国运动 > 太平天国的兴衰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0 题号:10189739
某班学生开展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为主题的历史探究学习,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交通篇

其中有位同学《咏火轮车》的竹枝词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


(1)这首竹枝词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种交通工具行驶的情景?19世纪70年代以后,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交通工具传入我国?
生活篇

生活的变迁是近代社会变化的缩影,它反映了国民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


(2)下列有关近代国民社会生活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周某听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非常气愤
B.戊戌变法期间,郑某在北京亲自看到飞刀血溅戊戌六君子的场景
C.吴某乘坐火车沿铁路进京,参加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习俗篇

材料一   清朝建立后,中国的男性都要蓄发留辫。民国成立后,全国各地都纷纷掀起了“剪辫”的浪潮,以示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材料二   民国时期,国人既保留传统的长衫马褂,也日渐改穿西服,而“中山装”则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男子服装。

材料三   不少年轻人,极力打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桎梏,追求自由恋爱。年轻妇女不再沉默,纷纷挑战传统礼教,甚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至于残害妇女的缠足陋习,在新思潮的冲击下,也日渐式微。


(3)上述材料反映了近代社会习俗哪些方面的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回答: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0九年级·湖北·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

——摘编自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材料三《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农民。


(1)材料一的土地纲领是在哪一革命运动时期颁布的?这一土地纲领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实施民生主义的目的。
(3)依据材料三,分析解放区土地改革带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不同阶级提出的土地纲领有何共同之处?
2023-02-15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叫祈天佑,广西桂平人,皇历翻到了道光29(1850)年,庄稼到了收获季节,却迎来瓢泼大雨,连续十几天了,看来这庄稼又要绝收了。这几年自从洋布出现,手织布卖不出去了,就一直待在家里,……一家四口粮食不够吃,都快揭不开锅了。政府最近还一直加税加租,该怎么办呢?这日子过不下去了,于是和老婆商量,一起加入了“拜上帝会”。教徒们都比较穷,我们就互相接济着过日子,我们一直宣扬着要建立一个人间天国。

材料二:天朝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的天朝梦终于要实现了!

材料三:天王前段时间驾崩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吃败仗,听说是红毛子洋枪队也打我们了。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


(1)根据材料一,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不得照抄原文)
(2)材料二《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当时的强烈愿望是什么?天朝梦最终实现吗?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请你说明“天国城破”的原因及这场持续14年农民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2020-10-15更新 | 30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时期代表人物土地政策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有田同耕”
辛亥革命时期

材料二       ……秋收暴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动土地革命”。当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队伍在井冈山地区落脚时,他就已高举“打土豪,分田地”的旗帜,其他武装起义队伍也相继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废除革命根据地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使广大农民踊跃参加红军,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抗战爆发以后,为了团结更多的人参加抗战,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土地政策。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杭目根据地“减轻地主的封建剩削,实行减粗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性”。“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四   中国的土地制度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我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胜农。富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主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由此。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没收地主上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巽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牧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未自翻身农民。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1)料一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土地政策变迁”为主题进行的部分研究性学习成果请在表格①②③处将相应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落脚时进行土地革命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3)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三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三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三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括号内填未涉及
A抗战爆发后,为了团结更多的人参战,中共继续实行“耕者有其田”。
B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提高农民抗日生产的积极性。
C故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故后开展游山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的背景,并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这场改革的影响。
(5)纵观材料三、四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你有何认识?
2024-02-25更新 | 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