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伟大的历史转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10297069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对外开放大事年表

时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                         的历史性决策。
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4个经济特区,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上海                 开发区建立,使之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的中心之一。
1992年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001年中国加入                 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8年在青岛召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习近平作了主题为“弘扬‘上海精神’,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请回答: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2)1980年设立的经济特区中,哪个城市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90年上海哪一地区的开放,使之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的中心之一?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01年中国加入哪一国际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实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做出“改革开放”决策的是哪次会议?此次会议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转移后党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简述,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这与当时农村改革中推行的哪种制度有关系?实施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党和政府提出了什么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这一改革目标在哪一个会议上正式提出?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所有制提出了什么要求?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023-09-25更新 | 6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到1952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图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2年我国粮食产量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和意义。

材料二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如何实现的,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为何说“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2022-05-09更新 | 3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自创刊以来,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热情报道人民的伟大实践,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吹响号角】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1)1953年元旦社论吹响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号角,此后我国工业化取得了怎样的建设成就?
【迫切愿望】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因此可以说,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民日报》社论


(2)1958年的社论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怎样的愿望?
【伟大决策】

(3)以上《人民日报》报道的会议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2023-05-10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